下拉查看目录
公平永远是奢侈品
广泛流传的是这样一句话;
人生而平等。
这句过分简化、断章取义的话,很多人错误理解、片面理解,于是它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在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声明中,确实有一句类似的话:
人生而自由,且在尊严和权利面前平等。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 Article 1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DHR)
也许作为人,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它甚至优先于思考能力,因为要有足够的输入才有思考的材料。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从来都是有意无意的阅读能力缺陷。
人生而自由好像没问题,可它不也是争取来的吗?那不是天然的。事实上,在人权方面、在尊严方面追求人人平等,也不是天然的啊!这而是受过教育、不再愚昧的人们致力追求的东西:不争取,无平等。
在任何其他方面,人与人之间从来都不是平等的。长相有美丑之分,智力有高低不同,体力有强弱差异,运气有好坏之别……怎么可能平等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会越来越大。
单从一个方面举例:
人们之间的阅读量差异有多大,人们真的知道吗?
某种意义上,每读一本好书,习得多个重要概念,都是一次或者多次的“脑系统升级”。懂得“样本偏差”和不懂这个概念的人不会在同一个水准;懂得“双盲测试”和不懂这个概念的人选择能力不可能相同;懂得“举证责任”和不懂这个概念的人甚至可能连信仰都可能水火不容(如前言所述)……
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每年至少读十本好书(其实我身边很多牛人阅读量远比这个大得多);那么,从他高中十五岁开始,一直到三十岁,十五年间,就会至少有 150 本书的阅读量,脑子里可能比别人多了 1,000+ 个重要概念,有什么理由认为此人与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是平等的呢?
另外一方面,有更多的人,不懂得如何优化自己的阅读,不知道如何挑选真知识,于是阅读量越大,脑子越乱——满脑子都是“上火”、“白羊座”、“阴阳相克”、“吃什么补什么”……有什么理由认为这样的人和另外一些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的人是平等的呢?
只不过这些差异不会写在脸上,不会有什么智能设备像统计人们每天走了多少步一样允许人们共享(晒),所以根本看不出来。
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平等很难存在;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欣赏的时候,其实更多是用宽容与理解去抹平差异。
至于更高层次的“公平”,向来都是需要争取的,不是默认就在那里,触手可及的。
认清这点很重要,这是进步的前提,也是淡定的基础 —— 因为生活就是不公平。
这里关注思考、成长与学习,锁定的领域是早期项目的天使与种子投资。我关注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以及消费升级方面的创业与投资 —— 当然 TMT 领域依然是大范围。
本公共帐号欢迎各位同仁投稿,与我们一起写这个领域的干货。也欢迎各投资机构的公共帐号合作,推荐自己的文章,只要文章好,我们将不吝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链接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