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李富佳:我与我的打卡生活

2016-09-14 李富佳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45 次分享,分享者是李富佳。

李富佳

大学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在数字技术公司担任海外存储产品经理。爱好马拉松、铁人三项、冥想、旅行。目前每年至少 2 次自助旅行,正在备战合肥铁人三项赛。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我在个人介绍的时候,有一个习惯是阶段性持续做一件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习惯是如何保持的。

在今天开始分享之前,我先把我目前打过卡的数据呈现给大家:截止到 2016 年 8 月 30 日:

  • 晨起报早群打卡 1075 天;

  • 晨起常规事宜打卡 545 天,每日三事打卡 448 天;

  • 运动笔记打卡380天;

  • 早安一小时群打卡 100 天,并带领 160 多人持续打卡 100 多天。

这些数据有些是在朋友圈公开的,有些是在群内公开的。下面说说持续做一件事的方法论及收获。

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方法论

设定目标

在工作中我的职责是产品经理,捕获客户述求,并尝试将其产品化或将产品做进一步优化是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打磨的事。
关于目标的捕获建议,我是从笑来同学在《成长 - 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中“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章节提及的做一个创建生产者受到的启发,其中第二点是我尤为感兴趣的即“仔细琢磨你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的痛点”。

在《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成长系统的》一文中,我曾提及一个 40 岁的老哥能够完成马拉松的经历,深深的刺激到了我,连他都行,我有什么不行的。于是当年就设定了完成半马的目标,持续的行动直到达成目标。

当然阶段性目标的达成,同样要阶段性的调整目标,要不就容易停滞不前。所以完成半马目标之后可以尝试设定全马目标,完成全马目标之后可以尝试设定标准铁人三项目标,完成标准铁人三项目标可以设定 IRONMAN 70.3 目标,再最后达到 IRONMAN,不断的要求自己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前行是保持动力的好办法。

有朋友问只有痛点但刚开始没有目标行不行?我觉得刚开始只要开始行动也是可以的。

在《阿甘正传》里,阿甘决定跑步出去看看的时候我想他最初就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要跑多远,什么时候结束这些问题的,只是在某一天突然想出去走走这么一个他感兴趣的痛点,让他迈开了第一步,逐步的在行动中看到了目标,并不断的调整目标,这么跑了三年多直至某一天他不想跑了为止。




构建你自己的打卡模版

打卡这件事推荐要有自己的打卡模版,而不是直接将别人的拿来直接用,毕竟有些东西还是用自己的最方便。在打卡模版设计上,我的建议是至少要包括三个要素:

  1. 要写上自己做这件事的目标,这样每日打卡的时候,都能知道自己在通往目标的路上前行;

  2. 要有相关的数据做参考。比如拿跑步来说,今天跑了多远,速度如何,数据是最好检视最近几天成长方向的依据。另一个是打分,你对自己昨天做的事情打几分,有几分做的不理想,那么今天若想调整的话,希望提升到几分;

  3. 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无论是做的内容还是亲身体验,心得体会写多了就能够逐渐的了解自己在做这件事方面的成长轨迹。

下边是我的其中的一个每日三事打开模版:

张弛有度

一件事情持续的去做一个星期一个月还好,若打算持续百天或更久,那么就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正如拉弓寻找目标一样,弓拉得越持久,其弹性也会随之被削弱,若真到了找到目标的那一刻,想要射中目标的概率就会大打折扣,有一种痛叫做眼看着目标从眼前溜走而自己又无能为力。

既然打算做长的事情,那么最熟悉你的人莫过于你自己了。关于如何记录的方法,得益于《学习之道》这本书,作者每次在练习的时候都会做笔记,其中有一点尤为重要,就是记录下关键节点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同样的我采用类似的方法持续记录,逐步的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感。什么情况下情绪高涨,什么情况下士气低迷,抑或干脆都想要放弃这种坚持等想法或状态出来的时候,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以及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对措施。

记录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调整。关于阶段性调整的方法论我是从《番茄时钟工作法》中得到的启发,蕃茄时钟一般是 25 分钟后休息 5 分钟,然后几个蕃茄时钟过后再有一个 15 分钟的长休息,定期的跳出来,能够保持高效,且避免长时间陷入死循环。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我在想,这个时间若延续到周,延续到月甚至延续到年或者一辈子(七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捕获我自己的生活节奏,我持续打卡两年多,基本也能够捕获2年左右时间自己的节奏。

以周为单位,我会在周中(周三或周四)的时候会给自己放个 2-3 小时的小假;以月为单位的时候,基本是在月中有一次 1-2 天的休息;以年为单位,在年中的时候有一次 3-7 天的调整,这样基本能够掌控了自己的节奏。

寻求反馈

许多事情自己做了很久,但没有反馈的话,那么无法验证自己在做的事是好是坏,我曾经就是遇到好几次在打卡百天之后才醒悟方向不对的情况。这就像考试一样,写完试卷之后,自己再怎么检查试卷,也很少能够检查出什么问题,即便很多时候看似正确的答案其实是不正确的,那么寻求外人站在他的视角帮你提些建议是一种我认为的好的方法,特别是有过类似经验的人是最好的。

类似的我在平时写出的文字,想出来的话以及在做的事情,会主动晒到朋友圈里,寻求反馈。就拿最近我在锻炼增肌晒早餐这件事,朋友圈就有几个成功增肌的好友看到后时不时的给出他们的一些合理性建议,我则根据建议及时调整,成就感也逐步的提升。

这里要注意的是晒朋友圈对有些朋友是一种心关,晒与不晒我想终归是面子上的问题,只要想清楚面子重要还是自己成长重要这个问题,再决定晒还是不晒就会有答案,从长远角度来看成长更重要那就值得晒。

另外一种寻求反馈的方式是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个几个不同圈子的朋友听,时不时的组织个聚会就给朋友讲,许多知识理解是一方面,写下来也是一方面,正确的表达出来自己又会有新的发现。当然好朋友一般都会直言不讳的给与正面反馈,这么做又会引发二次思考,如若将知识讲给那些没有听过类似理论的知识的朋友听,算是将自己的知识再做一次梳理和巩固,总之要么对自己有帮助,要么能够帮助到他人,于是也就逐渐的习惯了分享。

抱团成长还是独立成长

独立成长还是抱团成长这是我曾经反复遇到过的问题。

拿跑步来说,设定跑马拉松目标之后,我自己是一个人跑步的,这么一个人做持续了大概有 1-2 年的时间,偶然间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跑步的朋友经常的晒他的跑步数据,且后边跟上什么跑群之类的,我觉得可以尝试着加一下他,在征得许可后,也进入了他们的跑群。

当时跑群的目标是一年跑 15 万公里,于是群里每天都有人打卡刷数据,刚进群是一种震撼,原来还有这么多人这么的勤奋跑步,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同伴,于是跑步这件事就被动的持续下来,毕竟看到别人每天刷数据,自己也担心被落下,也随之更勤奋起来,这期间也收到了大量的群友就跑步方面的知识的分享,随着环境的耳濡目染,自己在运动方面的知识也得以完善。

15 万公里目标达成之后,群没有再重新设定目标,打卡的人也逐步减少,群也逐渐的成了一个死群,于是我及时的跳了出来,继续奔着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前行。

慢慢的发现自己实现了几次马拉松的目标之后,可以影响一部分人一同运动,于是自己组建了一个跑群,也设定了群目标,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教大家一起运动,逐步的带动了一些人达成半马及全马的目标,这个时候让我对跑步这件事有了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即教是最好的学。

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

设定了目标之后,最好直接上路,若遇到了这么一个合适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目标一致,那么你是幸运的,不妨立即加入群体一起前行,若群体成长速度较个人成长速度慢,要及时跳出来。

如果条件允许,自己组建一个你心目中的理想群,这样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能帮助更多的人一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在打卡这件事上的方法论是从设定目标开始,思考并构建你自己的打卡模版,在行进中不要累坏了自己,做到张弛有度,不惜一切代价的寻求反馈,刚开始成长的慢没关系,可以独立成长,若目标已知机会可以那么可以尝试着抱团成长,条件合适自己组建团队成长,抱团成长还是独立成长,都需要自己阶段性的检视和识别。

持续做一件事的收获

获得成长

说起来获得成长最多的应该是我组建几个群大家一起打卡,做群管理需要思考的事情以及要做的事要比个人单独行动要做的更多,一个群要保持 60% 以上的活跃度,需要我更多的思考与用心。但做群主收获是我目前来看较多的,教是最好的学。

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

晒出来之后,有许多朋友会因我写的文字写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产生共鸣,进而喜欢和我交流一些他在行动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而且他们特别愿意分享。

对事物的把控能力和预知能力

持续的做一件事,并持续记录其行动轨迹,其实几件事下来,基本就能够了解自己做事的情况和进度了,以后再给别人承诺时间的话,可以说能够 hold 住的,同样的这也为自己提前安排一些待办事宜提供了不少好处。

获得帮助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 2015 年底的时候,当时和朋友商量打算要一起在录音棚录一首歌,我们找好录音的地点确定好价格后,一个好朋友提议,这么有趣的事,我们自费虽也可以,若能够发起募捐,大家一起来参与,最后我们把募捐的人写到最后的那个滚动字母上是不是更好?

于是我们就找了一个众筹的软件,说明了我们的想法发起了众筹,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朋友给我的留言很深刻:

我们平时交流的较少,但看到你每天持续打卡且这么就,就觉得你可信任,我支持你的活动。

下面是那次活动的链接,可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

http://t.cn/RcMLxOn

《成长 - YC创业课(CS183B)学习笔记》中有一句话告诉你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看他有无长期持续做的事情,然后去看他做得如何。懂得长期持续做事的人,通常不笨,也通常没办法做不好那件事儿。

逐渐的自己的朋友圈也有了许多这种长时间打卡的朋友,我想他们最终也能够将那件事做好。

最后,请忘记我在刚开始分享时的那些数据,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才是我们的最终归属。



微信:xiaolai3001
微博:@李笑来
微信只发朋友圈不聊天哈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