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看到别人打针你自己会疼吗?

2016-05-13 李笑来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我是糖尿病患者,餐前需要打胰岛素。有时候在外面吃饭,桌上都是熟人的话,也就没什么顾忌,就那么打一针,然后再吃饭。有时候,朋友看到我打针就很受不了,眉头皱得紧紧,甚至倒吸一口凉气,“感觉”疼死了…… 事实上我并不疼的,因为现在的胰岛素针头很细的,市面上买得到的最细的针头直径只有 0.23 mm,打一针基本上相当于被蚊子叮一下而已,真的不疼。可是看的人疼,真疼……


别人打针,你为什么会疼呢?而且那么“真实”地痛!


这事儿源自于我们的大脑神经元中有一部分神经元是“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 猴子大脑神经元中也有,大约占神经元总数的 10%,估计人类大脑中镜像神经元占比更高一些。据研究,鸟类貌似脑内也有类似的镜像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行动的时候被触发,这些神经元会“镜像”被观察者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在同样行为似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你看到别人打针自己会痛 —— 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拟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


科学家们发现镜像神经元其实还没多久。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票科学家发现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给 Nature 杂志投稿,结果被拒了,理由是:


“看不出来这有什么实际意义……”(... lack of general interest)


转入二十一世纪,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才被广泛承认与接受,接踵而至的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与报告…… 可至今其实也没有太多非常站得住脚的关于镜像神经元机理的完整理论。


不过,还是有一些有趣的猜测(Speculation)或者理论(Theory)。


镜像神经元在推测对方行动意图、理解对方行动目标的时候,总是被激烈地触发。反过来可能的猜测是,那些总是无法他人行动意图,无法理解他人行动目标的人,即,我们日常生活里经常说的“情商太差”的人,很可能就是镜像神经元数量太少(或比例太少)的结果。


镜像神经元显然在学习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学习行为里的大部分就是模仿,普遍来看,模仿力强的人学习能力貌似也同样强。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概念,“夫妻相”。其实,他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长得很像的,是长年累月地在一起,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不断被激发,最终的结果是表情很像…… 表情很像的人,脸部肌肉纹理会渐渐趋同,表现为“夫妻相”。所以,我猜,大多数的幸福夫妻常常是“相互学习”的一对。而且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镜像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都在提高?(这个结论其实很惊人)


自闭症很可能是因为镜像神经元数量或者比例太少造成的。镜像神经元的稀少,使得一个人很难与外界(的人)产生联系,无法理解别人的行动意图,无法理解对方的行动目标,在学习能力上进步也相对较为缓慢,并且实际上缺乏“学习环境” —— 不是环境不在那里,而是有环境的时候也实际上意识不到。


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貌似在镜像神经元比例上,男女可能有所差异。有一项研究表明,由单身母亲培养的孩子比单身父亲培养的孩子能够更容易地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这也是镜像神经元的被激发结果)。研究者猜测,这可能源自于大多数文化中男性都被要求尽量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这最后一项研究结果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猜想,因为那差异看起来更可能是习得的,而不一定是天生的,所以


镜像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很可能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提高的……


近二十年的脑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个定论就是:


大脑是可塑的。


那么这个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镜像神经元,也很可能像大脑皮层可能被增大表面积,灰质可能被增厚一样,数量和比例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有所提高。


我们真是活在一个神奇的时代,很多迷惑被解开的时候,我们依然健康、年轻,于是生活多了很多很多的希望。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