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十分钟读完《必然》

2016-08-30 林玮园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十分钟》栏目的第 15 篇。

由林玮园同学推荐。

《必然》

作者:凯文 · 凯利(Kevin Kelly)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27239-4
版次:2016 年 1 月
购买链接:

http://t.cn/RGzcZC8  

作者简介

凯文 · 凯利(Kevin Kelly) 


1952 年出生,《全球概览》(乔布斯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之后担任《连线》杂志主编,并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杂志发表多篇科技文章,为全球科技迷们狂热追随。已出版多部畅销书,其中《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新经济新规则》在中国的科技爱好者中掀起热潮,作者数次被邀请来华,均引起轰动。

推荐语

人工智能,一言以蔽之:硬件问题软件化。

想想我们越做越精巧的电脑到智能手机,从地下室的低温机房里到搬进我们的房间,然后爬上我们床边的小桌子,钻进我们的口袋,现在,它甚至戴在我们的皮肤上(iWatch)!

随着科技进步,最珍贵的将是体验。最稀缺的将是人的注意力。没有什么智能能够复制和代替你头脑中独特的这一段体验,同样的人在不同时间做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人同时做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世界上没有两条一样的河流。也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被称作网络文化“游侠”的凯文 · 凯利,在本书中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科技的观察和分析,精彩地评说当下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令极客们为之疯狂,也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富前瞻性的视野和指导。

这本书特别让我很感动的一段话,是在讲述共享与过滤的那个章节中说的:

试想一下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那些被制作出的伟大的电影、书籍、歌曲都像免费一样唾手可得,而你那精致的过滤系统已将废话、垃圾和其他你不感兴趣或会引起你不适的东西都清除掉了。这个时候,在自己的中心世界里的你,依然会在最好的朋友推荐的东西中包含着一些“随机”、给你带来一些“惊喜”。

能够接收到随机产生的惊喜,或是因为自己的共享而给大家带去一些小惊喜,都是很棒的体验。这也是我分享《必然》的初心。


首先来看看这几个概念

  • VR;

  • AR;

  • 进托邦。

什么是虚拟现实(VR)?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观察空间内的事物。

什么是增强现实(AR)?

增强现实,也称混合现实。它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

什么是进托邦(PROTOBIA)?

乌托邦,指的是理想社会;反乌托邦,指的是糟糕社会,机器人统治人类,地球一团糟。进托邦是区别于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概念,它是一种变化、一种进程。事物今天比昨天变得更好,虽然只是好一点点。它是渐进式的改进。

介绍完基本概念,我根据《必然》一书的目录整理了流程图,也就是《必然》作者的写作思路,但它是线性的,只有一个时间维度:


我把这个流程做了适当的调整:


在《必然》这本书里,每个章节的标题就是流程中的一个小切片,从切片延展开的,是整一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宏伟蓝图。这是个大趋势,我们无法窥见全貌,因为我们身在其中。  

1、形成

机器会更新自己,随着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有时候变化是一种缓慢的趋势,往往在我们回顾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人们经常察觉不到“形成”的方向。畅想未来 30 年,网络会变得怎样激动人心呢?它会变成一种另外的东西,以出乎我们意料的形式。这种差距应该就像是在几十年前,电视机和网页的差别那样大。

今天的网络从技术角度可以被定义成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的一切。也就是说,今天的网络就是所有可以访问到的超链接文件。但还有很多内容还不能被搜索到,比如一段视频里发生的一些片段。但在未来 30 年,网络将逐渐释放更多的可能性。

2、知化

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赋予普通事物“智能”。

人工智能思想的到来加速了其他所有颠覆性趋势的进程。作者非常肯定地说,知化是必然的,因为它已经近在咫尺。人工智能已经逐渐被应用到很多的行业。比如医疗行业,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能够根据病人的某些症状的描述后,给出这个病人获得的得病可能性由高到低排列的疾病推断清单。

是什么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呢?三大突破:廉价的并行运算、大数据、更好的算法。

被使用的越多,人工智能越聪明;越聪明,人们越愿意使用他。这就是人工智能。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人类的工作,我们和机器人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将反复经历这几个步骤:

  1. 机器人(电脑)干不了我的工作;

  2. 好吧,它能做不少事情,但常常出故障,需要我来处理;

  3. 它干常规工作从不出错,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

  4. 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

  5. 机器人干我原来的工作,我的新工作真好玩,它绝对干不了;

  6. 循环第 1 步。

3、流动

事物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想要在全新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我们的一切行为、想法、作品都可以拷贝成复制品。

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有价值。作者列出了 8 种我们在为一些可以免费得到的产品时,所获得的无形价值。

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新的创造力。书籍和音乐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它们可以被加以复制、改编、注释并流动,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一成不变不再是唯一的选项了。流动性给我们又增加了无数种可能。

4、屏读

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着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文字已经从纸上转移到了各类屏幕上,电脑、手机、电视、电子显示屏的像素当中。

屏幕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充满其中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素材、剪辑资料和未成熟的理念。这是一条由微博、摘要、随手拍照片、简短文字和短视频构成的河流。屏幕数量的增长在继续扩展人们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可以升级与搜索的屏幕,比起纸张来具有太多优势。被批注、标记、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数字化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5、使用

在未来,事物的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对事物的使用变得比占有更为重要。

当优步广为人知的时候,类似的这种按需“使用”模式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冲击着数十个其他行业。因为一个服务,相比产品而言,有更多的扩展形式。将运输业重新升级为一项服务的方式多到数不清,优步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变式。已经有数十种已经存在的形式,但还有更多可能的创新。

随着网络化的加深,智能逐渐代替了物质,这是个趋势,对于日常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我们来脑洞一下:

我住在一个综合性公寓里,能够获得全天候的即时服务。我房里的箱子每天更新 4 次,提供我需要的衣服和物品,每小时包裹都会通过本地处理中心送到我的公寓。我在网上订购电子设备、旅行装备和高档衣物,我不需要拥有他们,因为我使用的频次不高,我无需购买拥有它们。

6、共享与过滤

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或是人们从未想过可以进行共享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

未来 30 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共享,就是借助网络通信技术,运行在没有边界的互联网上,催生了贯穿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无形服务。它旨在提升个人的自主性,它是去中心化的极致表现。

此外,共享还能够加速协同工作的效率。当个体们为实现一个更大目标而共同工作时,群体层面的结果就会涌现出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合作”。社区的集体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贡献者个人力量之和。这就是整体优于部分之和的意义。

随着共享信息的海量增多,我们有限的一生中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信息都读完,把所有选择的潜在影响都审视一遍。我们需要一种对信息进行分类和过滤的方法。

巧妙的算法会对每个人的大量行为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以期能够及时地预测我的行为。比如亚马逊或淘宝网通过上亿条过往购买记录的相关性计算,他们的预测会相当有先见之明。他们是我们已经培养了无数年的人工智能,并且将通过我们的使用继续学习下去。

最重要的一点,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7、重混

即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以及再利用,未来 30 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早期简单的媒介形式与后期复杂的媒介形式重新组合,产生出无数种新的媒介形式。新的媒介形式越多,我们就越能将它们重混成更多可能的更新型媒介形式。除了可检索性以外,媒介中正在发生的另一项变革可总结为“可回放性”。但凡有价值的创作物,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以某种形式转化成其他东西。

比如现象级小说 JK · 罗琳的作品《哈利波特》,它产生了无数的同人作品、周边产物等,发明或作品本身越有魅力,也就越可能被其他人所转化,而且这一过程也越重要。

8、互动、追踪、提问

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就会被当作“坏掉”了;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答案变得廉价,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将比回答更有力量。

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现场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卖点。在现在,我们可以已经和设备进行互动。比如语音识别(包括实时翻译),这将是我们未来与设备互动的主要方式。

我们将继续拓展更多可以与之互动的事物。拓展将遵循三个方向推进:

  1. 我们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

  2. 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

  3. 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跳入到技术本身。

追踪包括了一些个人健康的数据和生活方式的记录。比如我们会用苹果手机来记录每天的步数,健身的时候记录心率、规律测定体重体脂等。只要数据库足够大,演化至对追踪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就能形成一个极其个人化的身体记录数据库(包括完整的基因序列)。其他的行业应用也是如此。

开始

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

我们正处在这个过程的开始,我们新型的网络浪潮也将沿着与过去30年同样的方向挺进,那就是:更多的流动、共享、追踪、使用、互动、屏读、重混、过滤、知化、提问以及形成。我们正站在开始的时刻。当然,也仅仅是开始。



微信:xiaolai3001
微博:@李笑来
微信只发朋友圈不聊天哈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