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王波:学习批判性思考对个人成长的帮助

2016-08-24 王波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44 次分享,分享者是王波。

王波

心理学硕士,200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大学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爱好音乐。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各位共同成长群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做一次分享。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波,本科机械专业,硕士心理学专业,200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一家大学出版社从事图书编辑工作。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 “学习批判性思考对个人成长的帮助”,具体分三个方面:

  1. 个人学习批判性思考的历程

  2. 批判性思考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对我的启发

  3. 学习批判性思考后我的改变

一、个人学习批判性思考的历程

(一)混沌阶段

我以前是个思维很混乱的人,从小到大都做过很多后来想起来很可笑的事。大学读完了不想去就业,又换了个专业考上了研究生。后来读完了也没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自己对生活没有主动思考和预判的结果。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读心理学研究生的这段经历毕竟让我接受了一门基础学科的基本的学术训练,使我对科学方法论有了很直观的理解。心理学可以说与批判性思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做科研也是一个锻炼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过程。当然,当时我并没有这些概念。我的导师非常优秀,他给了我很多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训练,但很可惜,当时我是一个僵化型思维的人,根本没有“成长性思维”的概念,也没有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毕业时导师对我说:

以后你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你自己的理由。

这句话我是一直牢记在心的,凡事都寻找其理由,我想,这就是理性思考的开始。

(二)初识批判性思考

2005 年毕业后我仍然浑浑噩噩,很少看书,但 2008 年偶尔有一次在书店看到一本理查德 · 保罗的《思考的力量: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的书,很受震撼,感觉这和我导师以前反复讲的理性思考的道理很一致,而且更深入,就认真阅读了。

这本书使我第一次对批判性思考有了认识。理查德·保罗对批判性思考的定义是:

所有人都是思考者,但大部分人的思考却充满了瑕疵:偏见、错误、傲慢、自欺和荒诞,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批判性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纠正,从而使思考的质量不断得以提升。

我也是从“改进思考质量”的角度去理解“批判性”几个字的,所以没有遵从笑来的“独立思考”的译法。

那么,这本书提供了哪一些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思考质量呢?主要两个:

  1. 将思考的结构进行分解

  2. 用理性标准去评价思考质量

思考是有其内在的结构和过程的,而大多数人对其却一无所知,所以人们在做各种判断和决策时,都意识不到自己实际进行了哪些思考,运用了哪些思考元素,故而对思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一无所知。而批评性思考要改进人们的思考质量,首要的就是要把思考的元素分解出来,让无意识进行的过程变得有意识,这样,才能监控和改正其中的错误。

理查德·保罗认为,人的思考蕴含的元素有以下八个:

  1. 目的

  2. 视角

  3. 假设

  4. 含义

  5. 信息

  6. 推论

  7. 概念

  8. 问题

总结起来说,只要你在进行思考,你一定是在一定的观点和视角范围内,运用某些概念,试图达到一些目的和解决某个问题。你的思考一定是基于假设,使用具体的信息材料,从而得出某个结论,而这一切都蕴含着某个含义和结果。

而用理性标准去评价思考质量,具体标准包括:

  • 清晰性

  • 相关性

  • 逻辑性

  • 准确性

  • 深度

  • 重要性

  • 精确性

  • 广度

  • 公正性

运用这几个标准去 一一 评价上述八个思考元素,看看它们是否能达到要求,还有哪些可以改正,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方法。

当然,这本书里讲的远不止这些。从中,我初步窥探到了批判性思考的无穷魅力。而后,我又阅读了另一本批判性思考的书籍《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虽然受到的启发是巨大的,但是,这两本书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因为,有一些关键的思想脉络的堵塞还没有打通。

(三)批判性思考入门

2014 年我偶尔在网上看到了有人对《把时间当做朋友》的推荐,于是买来阅读了,对于这部讲了“一切靠积累”的书,我有种相见恨晚之感。这本书封面上对笑来老师的介绍:

他认为这是一个知识可以轻松变现的时代

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知识是可以轻松变现的?我不是学历也不算低吗,为什么我没有把我的知识很好地变现?那么多有博士学位的人,他们的知识又为什么没有太多变现?出于对批判性思考的兴趣,我也反复阅读了书中的“思考”那一章。

2015 年笑来老师开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公众号,我也很快就看到了,笑来老师的一系列文章,特别是写“七年就是一辈子”的文章,精彩纷呈,慢慢地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而其中打通我思想的“任督二脉”的关键,我认为是以下两点:

  1. 对知识的态度

  2. 对成长的态度

中国很大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出了大学校门就不再看书,不知道要继续成长,而我是其中一个。笑来老师的文章慢慢把我的脑子洗了一遍,使我对知识的巨大作用产生了认识,也由一个“僵化型思维”的人开始变成“成长性思维”的人。

为什么这种转变对批判性思考很关键?

因为一个不重视知识、不想要成长的人,是不可能从心底想要去改进自己的思考质量的,甚至,其实他对于认真思考这件事是没有兴趣的。另一方面,批判性思考也不是一个独立于知识之外的事,它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血液,知识也是思考的力量之源。

这期间,我也听了笑来老师讲的独立思考的课程“以理服己”,读了笑来老师大力推荐的书 《Beyond feelings》,以及其他一些书,对于批判性思考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逐渐找到了点批判性思考入门的感觉。

二、批判性思考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对我的启发

前面说过,理查德·保罗认为思考可以分解为 8 个元素,这里我选择其中三个重要的元素以及与其相应的方法论来介绍其对我的启发和帮助。

(一)假设

假设是我们思考中想当然认为是什么样子的东西,一般是无意识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思考和推理的前提,相当于三段论中的“大前提”。而大前提如果错了,后面的推理都不会对,所以,识别思考中无意识形成的假设,非常重要。假设有两类,一类是关于事实的,叫描述性假设;一类是关于立场的,叫价值观假设。

1. 描述性假设

举个我犯过的错:

某个业务中合作方是一个有实力的大公司,于是,我脑子里直觉性地形成了一个假设:对方有实力,所以他们不会在资金上面有短缺,值得相信。由于这样一个假设,我在后续的合作中就做出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判断和选择。而事实上,是否值得相信,需要具体考虑更多的因素。

这就是错误的描述性假设基础上进行的错误思考。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就是:一定要小心自己直觉中的假设,特别是在做重要的决策时。这时一定不能粗心,心一粗,很多错误的想法就无意识中起了主导作用。

2.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关乎人的立场、选择,所以更需要注意。我在年轻时很虚荣,把“面子”看得比“里子”更重要,由于虚荣就形成了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假设,从而导致了自己在做人生重要决策时犯错。比如:

上学时认为成绩就是一切,而忽略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事情,如健身、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又如:

工作时认为轻松一点好,而不愿去承担更多责任和贡献更多价值。

这都是简单的例子,因为有一些更大的错误选择自己现在都不好意思再讲了。那些错误都是价值观混乱的结果。所以,梳理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改变自己在做选择和决策时的前提立场,很重要。这方面,笑来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反复不断地问自己: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什么坚决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坚持做到底?

对于这些,我自己也是在不断地梳理过程中,每想清楚一点,就会对人生看得更清晰。这是从对自己的思考角度来说的,而在观察别人的行动和选择时,也可以反向思考他的价值观是怎样决定他的判断和选择的,看人也会看得更清楚。

(二)信息

信息(包括数据、事实、经验等等)是我们思考的直接原料,在三段论推理中相当于“小前提”,因而,获取正确可靠的信息材料对我们的思考也很重要。所以,要重视信息的来源和提高解读信息的能力。

1. 重视信息来源

要保证信息的质量,第一要求就是寻找一手的、可靠的、全面的原材料信息,这就是要学会区分不同信息源的质量高低。比如同样是新闻网站,有的就充满了垃圾新闻,有的则是专业的报道。比如,读书是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提高选书标准,就是提高思考质量的保证。又比如,不仅要看持某一个立场方提供的信息,也要看持相反立场方提供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2. 提高解读信息能力

有了一手的、可靠的、全面的原材料信息,就需要提高解读信息的能力。比如,要区分不同类别信息材料的质量,综述性论文、单一研究论文、个案、统计资料、专家意见、名人意见、个体经验等信息材料对论证的说服力是不一样的。又比如,要小心统计数据,很多时候,人们提供的统计数据还会撒谎。

(三)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石,在思考元素中,使用正确的概念非常重要。笑来建议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概念字典”,并为我们多次精彩纷呈地演示了如何利用“概念”改变自己的思考。总结一下,“概念字典”有三种操作方式。

1. 删除有毒概念

“毒概念”是那些于人于己都有害的概念。比如,“嘲笑”这个概念,无论是自己嘲笑别人,或是害怕别人嘲笑,都是无意义的、阻碍自己进步的。事实上,正是笑来老师说要我们把这个概念从大脑中清除出去,使我获得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启发,我也变得不再害怕被人嘲笑了。

2. 升级重要概念

有很多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但我们对其定义很可能是模糊的,如果我们能对其做一个更清晰、更有启发性的定义,那么,相应地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也会发生改变。这方面笑来老师为我们演示了很多,比如“朋友”的概念、“分享”的概念、“写作”的概念,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3. 新建鲜活概念

思考能力与鲜活概念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新概念的过程,比如学习概率统计,就能建立“随机性”、“独立事件”等很多新鲜概念。同时,对很多似乎已经存在于大脑中,但实际还是处于“休眠”状态的概念,也要去“激活”,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对思考的作用。比如,最近笑来为我们激活了“注意力”这个概念。

总之,在思考中,要有意识地问一下自己:

在这个思考推理中,我使用了哪几个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还有更好的定义吗?我有没有混淆这个概念和其他类似的概念?

三、学习批判性思考后我的改变

真正打通了思想认知上的堵塞后,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改变,人也变得更自信了。在我看来,学知识,练技能,这些都是与思考能力提高相辅相成的事。以下三个方面是目前我践行的重点。

(一)阅读

阅读是获取新概念的最重要来源。为了提高思考能力,我在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上同时下功夫。

在广度上,凡是对自己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各学科书籍,我都希望能阅读。当然,目前的阅读范围主要还只集中在学习成长、心理学、经济学、各类科普、编程等方面。思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也是这样,随着自己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范围扩大,我想阅读的范围也会相应变广。

在深度上,一方面是希望阅读的材料能越来越有深度,比如多看大师级人物写的原著。另一方面是在阅读方法上,我希望能运用批判性思考的原理,在阅读时,不仅学习作者提供的知识,也分析作者的思考方法、写作思路等。

(二)写作

语言是思考的外化(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思考本身),没想明白的事,既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以前我自认为是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弱,现在明白了本质上还是思考能力弱。脑子里对一个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相应就会很贫乏。而写作在本质上就是锻炼思考能力的方式,它也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想明白这件事后,我开始把写作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出于对思考这件事的重视,最近我开了一个叫“思维工具”的微信公众号,把写作的主题集中在与学习、知识、思维相关的话题,虽然目前还写的数量还很少,写的内容也一般,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去写,随着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学识的增长,必然是会写得越来越来的。

(三)编程

笑来在《人人都是工程师》里面说:

真正的工程师,时间分配大抵上是这样的,80% 的时间用来思考,20% 的时间把思考结果用代码表达出来。

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即使是学编程这样的手艺活,思考能力仍然是最重要的。虽然我本科学的是工科,学过一点点编程,硕士做毕业论文时还用 Excel 里的 VBA 处理过很庞大的数据,可是工作后就再也没有用它来解决过实际问题,也就没有在编程这件事上锻炼过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我又萌发了学习编程的兴趣。

一个在传统行业工作了这么多年,年龄这么高的人,这个时候学编程还有什么用呢?想转行干 IT 吗?似乎不现实。嗯,这是一般人的想法,幸好,我们已经是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了,学一项技能的目的,就是相信它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即使现在不知道那惊喜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开始了学习 Python 和 JavaScript 的历程,虽然还只是刚开始,我也相信这项技能与思考能力的提高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对于批判性思考,我仍然还只是刚走到门边,而青春悄然已去,到了奔四的年龄,依然要相信:

不管开始得有多晚,未来路还有多长,迈出步子走,就比原地踏步强。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微信:xiaolai3001
微博:@李笑来
微信只发朋友圈不聊天哈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