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什么才是家庭教育的“终点”?

熊莹 学习学习再学习

莹老师在每天解答的父母提问中,精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整理成文,为更多的父母提供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今天的问题来自“精英家庭,成功之路”私享会的会后答疑。

YR妈妈:

你在私享会中提到"以终为始"的理念,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很想了解这里的“终”——也就是这个终点、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我的孩子还很小,我到底应该为他的教育规划设置什么样的终点?

熊莹老师: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因为当我们谈到终点、目标,特别是孩子的终点、目标,都是在太遥远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去描述这个终点,所以每次我们说“以终为始”,都会有父母非常认同,但又难以确定自己的家庭教育的终点。

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多家长在实践「以终为始」这个教育理念的时候最容易掉进去的陷阱。

这个陷阱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的终点(或者叫目标)到底是谁的终点

我经常会跟父母们说: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20年、30年或者40年后,你退休了,你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见到退休的人。有不少人给孩子买房、找工作、退休后还得自带退休工资去给子女带孩子,这是被孩子彻底绑住的退休状态。 

另外一种退休生活,是我去美国旅行的时候碰上的一对老夫妇,大概70多岁。夫妇两人每年都会去一个不同的地方旅行,平时居住的地方离儿子家很近,传说中”一碗汤的距离“。

想去看儿子,就打个电话说我要来吃饭;不想看儿子的时候,自己在家种花、养狗、写字、读书,生活惬意得一塌糊涂。儿子自己开公司,经济上完全不需要父母支持。

如果你现在还没法想象自己的退休生活,那么在这两种我描述过的退休生活中,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如果我们用这样具象的方式来想象我们人生的终点,我们的退休生活跟我们的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有直接的关联。

从这个终点倒推回去,或者说用这个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的时候,你就会得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的孩子长成什么样,我才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难,我们退休的时候,孩子至少要经济独立、不需要依靠父母生活,那TA至少得有一个在北京过得下去的工作,其实不论他在哪里生活,都需要一份可以养活自己和未来家庭的工作。要拥有这样一份工作,TA至少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我们经常会拿大学升学作为一个家庭教育为目标,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大多数人成年、进入社会、获得可以养活自己的薪资的最明确的路径。所以我们常常会拿大学来做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从孩子能经济独立倒推回来,我们又会有其他的一些判断,比如说从时代的发展来讲,什么样的专业是合适的?我是不是一定要让孩子到国外去念哈佛、耶鲁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还是他在中国念个211、985大学就可以?

但这不仅仅是上大学的问题了。因为一旦进入职场,父母们就都知道,还有很多跟学习成绩没有关系的东西在职场中也非常重要,甚至比成绩更加重要。作为成年人,我们在职场奋斗多年,都知道什么样的人在职场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他是不是具备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是不是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他的个人特色在哪些行业发展能够被发挥的更好。

这些东西我们都想清楚之后,大家就会理解:

在为孩子设定家庭教育的终点的时候,除了根据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目标之外,还要在他的个性培养、人生轨道设计上有所规划,以及在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打造底层能力的这十几年里,我们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来帮TA完成这件事。

而且,当我们提到「终点」这个词时,要理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你以个人为单位去思考「终点」时,和你以家庭为单位去思考它时是不一样的。 

我们每一场私享会,都会有夫妻二人一起到场。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夫妻的教育理念、设想家庭要去的「终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经常会跟父母们说,当我们提出「终点」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要的不是去想”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我希望大家去思考的是:对于我的家庭而言,我和我的先生/太太、以及我的孩子,或者孩子们,在未来30年、或者未来50年的节点上,我们的生活状态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答案,需要你在自己家里,经过与家人不断沟通、探求、讨论、校正,然后大家在某种程度上各自做出妥协,得出属于你们家庭的共同目标。

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想让我的孩子长成这样,所以我家里所有人就都跟我想得一样,而我的孩子也应该按我的想法去成长。 

我见过让我很心疼的一个案例是在我5月即将出版的新书里提到的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初始状态很好。妈妈说:我的孩子一定要出去读常青藤,我要给她最好的教育。然后这个妈妈在孩子小学起就在美国陪读,把家庭变成了大雁家庭,爸爸在国内外来回飞。

8年后,这位妈妈拥有了一个入读名校康奈尔的女儿和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对的未来。爸爸在北京有了一个新的家和六岁的儿子,新太太说:什么都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

当你决定你的家庭终点时,请记住:这不是一个人的决定。家庭,永远都是一加一大于一的过程,外面有一堆的人和事儿,等着你们去共同应对。关键是你们夫妇两个人的方向是不是一致。

最开始一定是不一致的,这很正常。他可能没想去到那么远,你要的方向可能是跟他的截然相反。但既然两个人已经组建了家庭,就至少要开始沟通。在沟通、磨合的过程中,找到可以妥协的点,让双方都舒服、都憧憬、可期、可实现的未来。

这个沟通、磨合的过程,一定能带着你们的家庭往更远的终点走,而你们一步一步去达成一致的过程,才是生活,才是成长。

希望能解决你的疑惑,谢谢。

本期重点:

1、以“以终为始”的目标去规划「家庭」的未来,而不仅仅是孩子的未来。

2、想象一下,30年后,你理想的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试着用笔记录。

3、 以「家庭」为单位考虑问题,与伴侣、孩子、甚至上一辈达成一致、共同成长。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以终为始的教育理念」,欢迎参加熊莹老师的私享会。

5月11日熊莹老师将在私享会上分享她这二十年来对家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解决家庭教育的种种困惑,提供家庭教育规划的终极解决方案。

期待在那里见到你。

熊莹,教育专家。

专注于增强儿童的成长力、青少年的国际拓展力20年,“终生成长型人格”塑造者。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NACAC)资深成员,赴美中国精英学者奖学金评审主席。数千名学生送进美国TOP 50大学,收获1000+常青藤名校录取。

熊老师结合20年海外教育规划生涯中,与10,000+名家庭的交流经验、以及对少年儿童成长力的潜心研究,创办了“熊老师淘学说”,旨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传递给父母在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中最实用的方法及启迪,并通过诙谐幽默的形式对话3-16岁的孩子,使家长及孩子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具备更好的成长力。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