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Markdown Here 教程(这次是及格版)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Markdown Here 是个浏览器插件(Chrome/Firefox/Safari),可以将浏览器中编辑器里的 Markdown 文本转换成渲染过后的 HTML。又由于它能自定义 CSS,于是,对我这种平时大量使用 Markdown 格式写作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大福音 —— 可惜我刚刚才知道还有这么个浏览器插件…… 要不是有人在新生大学的 APP 里提起这事儿,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知道呢。
知道了就好,于是,我的微信公共帐号的排版就“焕然一新”了……
0. 操作流程
- 在 Google Chrome 中安装 Markdown Here 插件
- 配置 Markdown Here Option, 自定义一些 CSS
- 在 Atom/Sublimetext 之类的编辑器中书写
- 拷贝粘贴到微信公共帐号的编辑器中
- 使用 Markdown Here 渲染
- 插图图片,修订
- 发布……
1. 关于 Markdown 编辑器
我试过很多专门的 Markdown 编辑器,付费的也买了一大堆,最终发现实际上最好的 Markdown 编辑器是 Sublimetext/Atom 之类的程序编辑器,有一些功能没它们还真不行,比如多行同时编辑。现在我习惯使用的是 Atom,也安装了一些与 Markdown 相关的插件:
- markdown-pdf
- markdown-scroll-sync
- markdown-toc
- markdown-writer
- markdown-preview(Core Package)
另外一个跟 Markdown 没关系,但绝对有用的插件是 atom-smart-template,可以定制一些写作模板…… 比如,我的微信公共帐号文章开头都有版权声明,放到模板里,以后就不用费劲拷贝了……
关于 Atom 的教程,可以先去看看这篇文章,其实前后还有几篇文章,任何人都可以瞬间变成“PRO”,直至最终变成“GURU”:
2. 关于中文排版
关于中文排版,我在网上看了几篇教程,总结后来发现重点只有三个:
- 字体大小
- 行间距
- 字间距
至于选择哪一种字体,其实并不是关键,因为对字体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通用” —— 即便是你设置好了你喜欢的字体,先不说那是不是你自己的偏好,更重要的是,若是读者的设备上没有那个字体,那你就等于是白折腾了……
所以,字体,就暂时放在一边罢,因为苹果手机上默认的字体就挺好的。手机上像素不少,可屏幕相对还是很小,所以,中文字体若是不设置行间距和字间距的话,其实读起来就很费劲,另外我比较偏好稍微大一点的字体尺寸:
.markdown-here-wrapper {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8em;
letter-spacing: 0.1em;
}
3. 关于配色
在不能自定义之前,我只能是在微信公共帐号编辑器里指定的字体颜色里选择,结果就是反正很难看…… 至于选什么颜色,找个人家已经配好的就是了(尤其是像我这样对颜色分辨感觉不佳的人)…… 于是,我就用了 Google Material Design 的 Color Scheme:
比如,我在设置“加重”和“倾斜”样式的时候,就是用这里面找到的颜色定义的:
strong, b{
color: #BF360C;
}
em, i {
color: #009688;
}
4. 关于表格
在网页内的编辑器里书写表格很容易让人崩溃(不只是浏览器崩溃)…… 用 Markdown 就解脱了…… 而且 Atom 之类的编辑器里面有很多插件可以帮你迅速创建表格:
中文排版 | 要素描述
--------- | ----------------------
字体大小 | 16px 大一点更舒服
行间距 | 1.8em 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字间距 | 0.1em 已经约等于 2px 了
会显示为:
中文排版 | 要素描述 |
---|---|
字体大小 | 16px 大一点更舒服 |
行间距 | 1.8em 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
字间距 | 0.1em 已经约等于 2px 了 |
也可以在自定义 CSS 中将整个表格居中显示:
table {
...
margin: 0 auto;
}
5. 自定义 CSS 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时候在自定义 CSS 里的设置不起作用的话,试试在后面补上!important
,就好像这样:
h2 {
font-size: 20px !important;
}
6. 代码高亮
算了吧…… 微信公共帐号对这事儿不感冒,就别折腾了。
7. 我的 StyleSheet
我它放在在这里了(文末的“原文链接”指向这里):
嗯,就这样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