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习练七年传统武术获得的一些成长概念

2016-03-25 薛宏伟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28 次分享,分享者是薛宏伟,他的微信公共账号是“玩真的品鉴会”。


作者简介:
薛宏伟,大学本科主修建筑工程,2001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2007年创立广州鸿蒙信息软件有限公司,做大客户的软件定制开发;2015年任广州红鸟软件有限公司CEO,做大客户的社群运营,业余时间练习传统武术、参与公益助学。 
手机(微信):13826284578 
邮箱:43801@qq.com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他的微信公共账号: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私密”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收费社群”的子按钮“共同成长”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参阅这篇文章。】




我要分享的话题是有关中国传统武术。


加入成长群有4个月了,听了不少朋友的分享,让我收获了很多全新的概念。比方说,之前有位朋友分享的“工作杠杆率”再比方说,笑来老师提出的“起始势能”我都觉得特别好,特别受益。

 

我非常欣赏并认同笑来老师把个人成长比作由“概念”和“方法论”升级完成的“操作系统升级”的过程。因为我本人也是程序员出身,在软件行业做了16年技术开发工作,特别喜欢这个类比,也觉得特别地亲切。

 

我练习传统武术,今年刚好是第七年,时间不算很长,但是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完了我一看这个第七年就是我这辈子里最后活的一年了,想想是不该说点什么呢?要是不说,就得等下辈子了?!所以我就赶紧整理,把我在练习传统武术过程里听到、想到的一些概念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想呢,有必要先做简单的背景知识介绍,因为很多朋友应该不熟悉传统武术这个领域。

 

首先要澄清,什么不是“传统武术”:


第一,武术表演套路不是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套路,起码不能算是传统武术的核心部分。

第二,电影里见招拆招的对打,或者说武侠小说里的那个情况,那个纯属扯淡,跟传统武术确实没啥关系。

第三,散打是近些年开始的,模仿跆拳道、拳击搞的擂台赛游戏,也不能算是传统武术。

 

那么,传统武术到底长什么样呢?


简单说,就是一种用于战场上搏击和杀人的技术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咏春拳等,都算是传统武术的具体分支,但传统武术的核心技术成形要早得多,较早的文字记载,比如东汉史学家记录的《越女论剑》的故事。感兴趣的,可以去查。跟现代传承下来的形意拳、八卦掌这些传统内家拳所讲求的核心理念那也是一样一样的。

 

因为是冷兵器时代形成的技术,所以跟擂台赛不太一样,或者说跟普通人的想象也不太一样,一是不讲抗击打,二是不拼力气。这个,跟现代拳击、现代泰拳,或者跆拳道这些都不太一样,古代拳击、古代泰拳咱没法考证,也不好说,但现代拳击、现代泰拳都是擂台赛。

 

冷兵器时代上阵杀敌都是手里拿兵器,刀尖儿扎进胸口,都能置人死地。没有说像擂台赛那样,扣个分就完事儿的。所以说传统武术不太讲抗击打。传统武术,也不拼力气,战场上情况太复杂了,没那么多时间拼力气。就像电影里两个人、两把刀杠在一起,一会我把刀压在你身上,一会你把慢慢把刀压回到我身上.......要是这样磨磨蹭蹭的,那早被人从后面捅死了。

 

越女论剑中的越女,就是越国的这个女孩,就是个柔弱女孩,身材纤细,跟那个壮汉的力气肯定是没法比,但那个是剑术大师。她许诺给越王的训练效果:以一当百,以百当万,也肯定不是拼力气。


传统武术追求的,是几秒钟内解决战斗。战场情况再复杂,也可以通过步法变换,从容地占取最佳攻击位置,迅速让敌人丧失战斗力。这需要长期训练,专业词儿叫“懂劲”。

 

打个比方来说明,这很像是猫科动物与草食动物之间的区别。大家可以认真回想一下,动物世界里的一些镜头,会发现,猫科动物在狩猎时,都是寻找侧面进攻机会,从最匪夷所思的角度咬到猎物的喉咙;而草食动物打架的方式,主要是正面顶在一起。那么,现代擂台赛技术,大多数草食动物打架;而传统武术,更像是猫科动物狩猎。

 

在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就是上阵杀敌的核心技术。但掌握这个核心技术非常难,一是传授难,二是练的时间长天天玩命练,十年能有成就也已经属于非常幸运。

 

长时期以来,因为中国的社会阶级观念里面,士农工商的次序,有武艺但不做官,也没什么社会地位。所以直到清朝、民国期间,中国才开始有一大批拳师拥有明星般的社会地位,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戴龙邦、李洛能、郭云深、陈长兴、杨露禅、董海川,都是大名鼎鼎。

 

这段历史过程里面,其实刚开始不分门派。比如太极拳,陈长兴在世的时候,没有陈式太极拳这一说法。杨露禅也没有杨氏这一说法 。至于后来的吴氏、武氏,甚至李氏、经悟太极拳,这些都是后人为了标新立异(其实主要是标榜自己),硬给老师安排上的 一个门派。大部分真正得到传授的,自己不会主动另立门派的。越是学不好还想挣钱,越是想立个新门派。

 

刚开始也没几个套路。不能随便立门派,但是套路对行家来就就说是个便宜货,谁都可以编。形意拳,或者心意拳,最开始也主要是五行拳,甚至有些大武术家就练那几下,有些叫“炮劈蹦”,有些叫“间裹钻”,郭云深甚至就一个崩拳,半步崩拳打天下嘛,后来才慢慢开始流行五行十二形。

 

太极拳的成名是因为杨露禅在京城里闹腾了几把,是以“绵拳”的名字成名的,当时杨露禅父子号称打遍京城无敌手。后来就改了“太极拳”这个貌似特别有学问的名字。

 

董海川开始出来的时候,八卦掌还叫“转掌”,后来看太极拳这名字改得有文化,很高端,所以就把转掌改成八卦掌。董海川教人的时候,只教盘八卦圈,还有三个基本掌花。然后几十个成名弟子,都非常被社会认可,为了教学方便,各自编各自的,补齐八掌,完了就冒出八八六十四掌的说法,跟周易八卦的文化更合了。后来王家卫的电影里面居然翻出了一个逼格更高的名字,叫“六十四手”。

 

上面讲了这么多,是对传统武术的一个粗浅介绍,简单做个总结:在中国大地上,长达几千年的、漫长的冷兵器时代,一直都有少数人掌握了非常高级的武术技能,他们是社会稀缺资源。那大家就容易理解,权利、金钱、荣誉那就都来了。所以这个领域一直吸引社会上最聪明、最勤奋的一批人来研究。因为习得这个高级技能涉及到金饭碗、身家性命甚至军事级秘密,那么传承也就相当谨慎和保守。

 

但是,随着冷兵器时代结束,进入现代社会,这个稀缺技能变得不那么金贵,距离金饭碗、身家性命神马的,越来越远。所以说,也就成了只有少数人,可能也是没有那么聪明、那么勤奋的少数人,去研究的一件事儿。到现在,仅仅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几乎是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同时,还被很多人认为,那东西根本就不曾存在过,认为那就是武侠小说里面的虚构,就跟玄幻小说虚构的东西是一样一样的。

 

我个人非常地幸运,从2009年开始接触、学习这个濒临灭绝的传统艺术。为了不给我的老师找事儿,也为了避免争论,我就在分享里面就故意隐去了我所练习的具体拳种、流派和师承关系。实际上,这个也无关紧要。今天不说专业细节,只分享我从练拳里面领悟到的,可延伸到武术之外的概念和方法论。

 

要说的第一个概念是传统武术里面的“传统”两个字儿。


咱们说传统武术,传统中医,传统文化,传统书法,等等。但凡涉及到“传统”两个字,就意味着这种东西是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一代又一代可能当时最聪明、最勤奋的一些人传承下来的东西。

 

因为传统,所以敬畏,这是我个人思考问题的一个方法论。一旦你有一天要去思考传统的东西,我觉得必须都要格外谨慎、小心。

 

因为从传统武术的经验上来看,我已经很熟悉这么一种场景:面对“传统”的东西,他的思考逻辑经常在比较大的尺度上。你往往很难做到先知道为什么再去做。这个情况,有点像什么呢?好比给一个先天盲人解释颜色,比如什么是白色,也许不是不可能,但误导的可能性太大,因为大家可以沟通的经验不一样,感、知、应的系统都不一样。

 

因此,我的操作系统里面,是将涉及“传统”的部分统统剥离出来。但凡涉及传统,我主要是先亲自考察、亲身体验,比如学习武术,一旦认同了老师的功夫确实有技击上的妙处,就不再问那么多为什么,老师的所有解释只是强记,完全信任老师的安排和指点,以践行为主,基本不问为什么。很多当时不理解的话、很多当时无法解释的动作,会在多年后豁然开朗。

 

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对我来说,还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视角。第一个例子是,有些人练几天太极拳,比方说不到一个月,就开始跟人说,自己“得气”了,然后很珍惜这个感受,实际上他不知道那个感觉跟功夫扯不上半点关系,就是一些神经上的反应、感觉。

 

第二个例子是,有些人一开始可能也是真心对传统武术感兴趣,但是还没入门,就想边研究边教别人,赚点钱。因为自己没东西嘛,在这种名不副实的情况下,出于做生意的目的,不得不编造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或者对古人的拳经拳谱做牵强附会的解释。然后就掉坑儿里了,功夫本来就没练成,理论上也是越走越偏,反过来倒是必须再发明一些装神弄鬼的东西出来。这两个例子都很常见,佛学中提到的一个好玩的比喻,叫做“才见空中花,又生空中果”。

 

接下来再说两个复杂的例子,就不是那么清晰可以做结论了。一个例子是,前几年有个微博事件,有位太极拳老师叫闫芳,发个视频表演“凌空劲”。当然,这句话也是有点标题党了啊,实际上她并不是想宣传凌空劲,就是简单发个招生视频,里面带了一段被网友称为“凌空劲”的东西,结果就引发轩然大波。大部分人是当作笑话来看的。实际上类似这样的视频效果,根本不值得讨论,因为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里面的道理有点复杂,简单说就是眼睛也是会骗人的,你看到的现象并不是你所想的那回事。

 

另一例子就是“中医”,这个问题也是相当复杂。反对中医的人可以举出来很多道理,“证伪”原则啊,双盲测试啊,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我的亲朋好友确确实实有多年的治疗效果,我也认识很多中医,或者中医世家。

 

所以,实际上我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有点矛盾。但是冷静下来,我的思考方法还是:对传统的东西要抱以敬畏之心。因为是传统东西,我不需要理解它,不理解对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我在我的大脑中隔离这个事件,我尽量不参与争论,我也不参与讨论。

 

这就是我对待“传统”的态度,因为传统,所以敬畏,这是我分享的第一个概念和思考方法。实际上,后来我在读到王东岳先生的《知鱼之乐》和《物演通论》的时候,也弄清楚了这里面的一些道理,这个争论嘛,不过就是求存和求真的区别,不过今天我跟大家讨论的是传统武术,咱就不偏了。

 

第二个给大家分享的概念是:习得。


这是我的说法:习得,就是痛苦的积累。大家都知道,痛苦是人的神经系统的一种排斥性反应,因为不适应嘛,所以痛苦,就是身体给的一个信号。那么,我想换个高大上的说法,接受痛苦、习惯痛苦的过程,就是脱胎换骨的身心改造过程。

 

练习传统武术还是有点苦头在里面的。我觉得,老前辈总结的练功方法,其奥妙就在于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痛苦:好像是开玩笑,是吧?实际上,能做到这种程度的练功方法非常稀缺。

 

按规矩做动作,做到位就会有些痛苦;刚习惯了一点,马上自觉点提高一点新的要求,新层次上的痛苦又来了。就这样周而复始,越痛苦越练,越练越有新的痛苦,够你玩一辈子的。

 

太极宗师杨露禅,当年训练几个儿子,都是特别艰苦,最后都训练成了一代宗师。露禅公的次子杨班候后来回忆,当年练功真是苦得不像样儿,甚至都要自杀了。实际上传统武术的习得,就是要每天感受到大量的痛苦点,训练才能有收获。胯膝踝酸胀难忍那都是常有的事。

 

这里面有个特别浅显的道理,例如一个拉筋的动作,目标就是把跟腱的筋拉长。如果在训练中很轻松,就说明你的训练要求完全在你的筋长范围内,可能是式子高了,也可能是身体没有坐正,其结果就是不会有进步。

 

道理很浅显,但是非常地反人类,所以很多人练不下去,中途就放弃了。能练下去的人,也因为对待痛苦的态度不一样,同样的练功方法,每个人练的时候效果就不一样。亲近痛苦的人会不断往前走,害怕痛苦的人会止步不前。

 

因此,可以说:每一次痛苦,就是交换一次小小的进步;体会不到痛苦,就是没有收获进步。体会不到痛苦,通常就是放宽了练习的要求,忽视了练习的要领,就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所以,我经常要给自己做这个反人类的提醒:要珍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痛苦,这种体验非常珍贵,无论是练拳,还是读书,还是学习其他东西。

 

反过来,这也是一个提醒:但凡是不费脑力就很容易消化和吸收的东西,通常不是真正的升级。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之后,或者工作一两年掌握了基本工作技能之后,就不再希望感受痛苦了,其实是停止进步了;而另一部分人,他们总是解决麻烦、接受挑战、啃硬骨头,他们喜欢痛并快乐着的感觉,所以他们会不断进步。

 

我要分享的第三个概念,是慢练。


提到慢练,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太极拳,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练的那个。实际上还真不准确。所有传统内家拳,都会将慢练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方法。 慢练的原始目的,既不是为了练气功,也不是为了适应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而是有几个明确的技击训练目的。

 

其一,慢练是为了快用,慢动作是爆炸力的慢镜头。


传统武术讲求的是整体劲,经过多年训练,一百多斤的体重,是可以通过蹬地的力量,瞬间发生位移和旋转,产生极大的动能,并传递到手上,在技击实战中就表现为爆炸力,又快、又猛,而且在所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的动作变换中,不断劲,随时可以发出这种爆炸力。这种爆炸力,必须经过长期的慢练,才能训练身体各个关节协调配合,形成条件反射,然后在快用的时候发挥效力。这个专业的词叫“六合劲”。

 

其二,慢练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


永远以最慢的速度练,那你永远都快不起来;之所以要求慢练,是因为我们练功的过程中,有太多细节要领需要兼顾。直接快练,你就全顾不上了。如果你掌握的所有要领都能做到,那么你可以再稍微快一点。一旦感觉自己的要领兼顾不到,可能就是练功的速度超过了自身的功夫,就要再稍慢一点,把细节兼顾起来;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就可以在兼顾所有细节的情况下快起来,功夫也进入相当的层次。

 

慢练这个概念,延伸到武术之外,对我来说也非常好用。而且,因为练习传统武术得功夫比较慢,时间尺度大,所以慢练就成了学习方法的一种放大,实际上道理是很相似的。

 

比如,读书的方法,快读还是慢读?笑来老师在文章中说过了,阅读速度是伪命题,理解速度才是关键。那么,大部分人遇到好书就要应该慢读。慢读是对概念和方法论的细嚼慢咽,是为了能快速理解;慢读也是相对的,如果理解得好,你可以快一点;发现超出了你的理解能力,你就应该慢下来,读书久了以后,自然就有了快读且能快速理解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习练传统武术过程中的一些总结,有些是我的武术老师的开示,有些是自己的心得,还有些是受到笑来老师的启发。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聆听。




广告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电子版(初版)已经可以在线阅读:


http://b.xinshengdaxue.com


亦有 epub、mobi、pdf 版本下载。但请注意,本书随时可能更新。《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究竟是什么?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长按以上二维码,保存到相册,用支付宝识别,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目前,依然使用支付宝作“经费群”为报名通道。(尽量不要在群内闲聊……)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积分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 APP 上线时统一处理)。


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我们计划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使用自己开发的 APP。此日期有可能提前,也不排除延后,但最迟在 2016 年 3 月 31 日之前完成第一个正式版的上线。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两个内测版。开发团队已经进入封闭开发状态。


使用自己的 APP 之后,所有的报名群都将合并。现有的支付宝群,只做报名使用,任何重要通知,都会在公共帐号发布。


  • 群内不鼓励闲聊;

  • 不得发广告;

  •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 每天 18:00 - 21:00 期间可聊天;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闲聊,大家时间都有限,尽量不要打搅大伙;否则可能会被扣积分。


重要


已报名加入的朋友,请手动复制粘贴到浏览器这个地址查看《七年》读者须知持续更新贴(微信公共帐号文章推送过不能更新,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未推送的预览地址……),请务必认真阅读:


http://t.cn/R49x1u2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想了解“共同成长”社群、《七年就是一辈子》等等,请在公共帐号后台点击“收费社群”按钮,点击查看“收费社群说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