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做知识网红前,应该先去新东方
作者唐颖娴,一块听听运营总监,本文转载自其公众号(ID:clairetangmedia) 。
前几年有人做研究,说一个广告牌砸下来,十个人里面有三个是天使投资人,六个是创业者;砸到的九个人里面,八个都是英语老师。
1971 年尼克松访华时,马云才 7 岁,还没有用他的袖珍收音机每天听英语广播。估计尼克松也没想到,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的 50 年里,英语培训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教育特产,还为中国经济和互联网创业大潮提供了一批种子选手。
这批种子选手的成长路径,分为两条战线。
一条是留校教英语,就像马云和俞敏洪分别在 1988 年前后选择的那样,同时寻找好的创业机会,比如创立市值 2882 亿美金的阿里巴巴,或者成为中国最有钱的老师,把英语教出 100 亿美金的市值。
另一条是加入新东方,这个网红教师培训基地在21世纪初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的聪明人,先进行一流的师范培训,然后去寻找自己的一方天地。
于是大家后来看到了中国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锤子手机的魅力人格体罗永浩,还有最贵知识付费专栏的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
仔细翻看他们的过去,英语就是选手们潜在的共同语言。如今当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他们还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就是上头条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很容易在互联网上火起来 —— 按照潮流的说法,他们都是当下的知识网红。说什么做什么都仿佛自带 PR 效果。
升级打怪的创业传说,坊间已经很多。我感兴趣的是,这种上头条的能力怎么来的呢?
1
80 年代末,当全国人民还只会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马云的口语就非常好。大学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为他的外语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8 年,他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被评为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还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同年,俞敏洪正计划出国,参加托福考试考了 663 分,相当于现在新托福的 109 分。
接下来的几年内,马云开了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来做翻译,还干过蹬三轮、搬运、卖报等工种。当时,马云的英语口语在杭州已小有名气,所以在西湖举办的国际摩托艇大奖赛请马云帮忙培训这些美女司仪的英语口语。
那段时间,马云要兼顾学校本职工作、夜校的教学,以及一帮美女的培训三项工作,因为英语忙得脚不沾地,走路都带着风。
1994 年,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和马云聊互联网,马云开始寻找机会决定创业,第二年 5 月,帮助中国企业建立网页的中国黄页正式上线,此时,离中国能上 Internet 还有 3 个月。
当时俞敏洪申请美国留学连着 3 年被拒,在不断的绝望中分析透了美国留学申请的核心战略,发现了当时英语线下培训对学生的教学态度、管理、理念存在巨大痛点,于是在 1993 年自立门户。
为了招生,俞敏洪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去贴广告,一边刷广告一边就念叨每个月多赚点钱养活老婆。 他把掇糊刷在柱子上,广告还没有粘上去,掇糊就变成了冰。
我还特地问过李笑来,身边比较有名的做成事儿的人,为啥好多是英语老师? 一块听听合作过的很多厉害的知识网红,比如 Spenser,比如李尚龙,之前也都是教英语的。
因为英语本身是个窗口,教英语的人能做成事儿,因为比别人早知道一些事儿。
这位前新东方连续七年学生打分第一的托福老师,喝得微醺给大家烤着肉,一边淡淡说。
2011 年,李笑来第一次在 Twitter 上获知关于比特币的消息,成为了那时国内最先了解到比特币的那群人。
一枚比特币从最早的一美金左右,在随后的几年里,价格最高时涨到了超过一千美金,而他的持有量为 6 位数,变成了比特币界神级人物。
如果关于比特币的消息,李笑来是从别人微博那里知道的二手信息,早就会错过很多机会。
虽然已经很有钱,他一直保留着接收一手新鲜信息的习惯,更勒令身边的人这样做 —— 教你翻墙,去看最好的书和美剧,或者突然给你家里买一台电视,隔一周就问你一句:
看 Netflix 了没有?
2
如果说英语给他们展示了新世界,那么当老师带来的就是个人核心能力的磨练,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演讲。
演讲是有魅力的,更是一种影响力传递。
对于早期种子选手来说,公关行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就是得靠创始人不断传播思想。比如你在机场听到马云的声音,你就赶脚马上要起飞了。
创办阿里巴巴之后,一直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在欧美向海外用户信手拈来,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
创投圈里,徐小平是最懂美国留学签证的新东方老师,是从新东方大厦走出来的电影编剧,是全世界最会做人生规划的音乐家,是成为中国最天使的天使投资人。
他对青年人成长的信念,伴着他的嘶哑的笑声,成为创投圈的一道徐式风景。 上个月徐小平在罗辑思维直播,李笑来去给他站台,两个知识网红的直播在线人数冲破了 3 万人,丝毫不亚于胸大的网红。
一屋子快 50 个人围观,都在听他说创业,高兴的前仰后合。罗振宇回头对我说了一句,你看徐老师真的是说不出的观众缘。
是的,想起 2007 年在南师大仙林校区的万人体育场里,我在第一排听新东方的三架马车说怎么学英语,当时也笑的也前仰后合。
关键在于,演讲是一项完全可以凭借后天努力反复习得的能力,就看你愿不愿意。做为前老师,他们在创业前后光凭演讲时长,就能打倒一大批企业家。
阿里巴巴缺钱的时候,庞大的运营费用将马云压得喘不过气,马云决心向全球出击。
他到各个国家去说,到各个大学去做演讲,到电子商务网络会议和论坛上宣讲他的 B2B 模式。
怪异的长相、极具煽动性的口才和超越时代的商业思想,交融在这个枯瘦弱小的中国人身上,引起很多 VC 的注意,这里面就包括高盛和日本软银的董事长孙正义。
但这背后是输出倒逼输入的苦活。
新东方刚开始做 GRE 课程,俞敏洪每天备课 10 个小时,但上课的单词还是捉襟见肘,常常被学生难倒,弄的张口结舌,为了维护尊严,俞敏洪更加拼命的背英语词汇,家里贴满了英语单词,翻烂了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英汉词典。
新东方老师们都是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训练才学会了讲段子。他们入职的时候都是要写一种叫做逐字稿的东西,就是你进门第一句“Hi Everyone”都要写下来的备课稿。有心的老师,上课讲的笑话、段子全都要写进去,新老师一门课的逐字稿都是几十万字计的,字数完全可以出书了。
从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到出版《我的奋斗》《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罗永浩和他的语录影响了一代 80 后男青年,但他自己多次提到,他其实是有社交恐惧症的。
李笑来说,他第一次上万人大课时还晕倒过,现在的游刃有余完全是反复练习出来的。
有次我忍不住跟他抱怨,觉得每天说很多话好辛苦。他还是一边烤肉,一边拿出了新东方最吃苦时期的杀手锏:
17 天内每天只睡仨小时,16 天都在出差巡回讲课,发烧没人代课就直接拿着吊瓶上了 —— 那堂课,微博第一英语网红谷大白话当时就做在下面,多年后他说起,成为了一个学生认出老师的暗号。
李笑来到今天做在线课程,仍然是逐字稿加3遍试讲,所以他 12 万人的一小时 live 分享,至今记录没被打破,不是随随便便来的。
1995 年的马云,每天出门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请人家心甘情愿同意付钱把企业的资料放到网上去。1995 年的杭州,人们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根本没有人相信他。
在那段时间里,马云过的是一种被人视为骗子的生活。在杭州的家中创办了阿里巴巴后,他和他的十八罗汉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
这些有效演讲时长带来的结果,就是阅人无数 —— 你聊过的人越多,对人性的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够做出影响人心的事情。
以有心打无心,以强风吹薄云,你自然觉得很厉害。
3
很多人其实都具备知识网红的核心必备竞争力:抢先知道这个世界最一手的信息,以及改变命运的演讲能力。
你也不禁会想继续问,英语好的人这么多,为啥偏偏他们几个最后混出来,被大家知道。
因为种子选手们做出了真正好的东西。
无论是让全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阿里巴巴,让更多中国学生听着段子提升英语能力的新东方,让青年创业者发挥价值的真格,还是理想主义的罗永浩,带着一代大学生成长的终身学习者李笑来。
他们真的关心学生,真的关心自己的用户,真的把关心人,放在了做事的第一位。
我现在经常见到李笑来的学生,来和他一起吃饭聊天,告诉他,最近要创业了,最近要结婚了,最近跟男朋友分手了。
半年前在电梯里,我第一次遇到徐小平,我有点紧张,简单介绍了自己当时在的创业项目。他笑眯眯地听完,爽快地加了微信。投资人我见过很多,这么打心底里不摆谱的,我是第一回体验。
在这个前提下,所谓的会写作、会说话、会营销才成为了好产品的放大器,让他们的一举一动自带 PR 效果。
在知识分子重新证明自身价值的年代,他们都不甘心只做英语老师,而是不断选择全新的人生方向。按照 Paul Graham 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不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基因,这也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罗永浩做锤子手机后一直面对的质疑就是,你一个外行凭什么来做手机。
然而这个问题忽视的是,中国一流英语老师们往往都是超级个体 —— 他们多年锻炼出来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让他们成为强大的集大成者和领导者,这才是把事儿做成最需要的素质。
和很多现在的精英不一样,英语老师们并没有生活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当中,他们往往来自市井。
马云、俞敏洪、罗永浩、李笑来都曾经高考落榜,还都干过扛麻袋、骑三轮车、倒买倒卖的杂活 —— 他们活在平常的普通人当中,在创业和互联网大潮中展现着自己的市井雄心,又因为互联网收获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喜欢。
然而这一切都得感谢中美恢复邦交。
如果我们和苏联关系还那么好,那么马云和俞敏洪可能都会去当俄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