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这样被扼杀的

2017-03-16 张旎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儿童博物馆里,我们会见到形形色色的家长,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观察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有些画面实在太美,尤其是看到孩子的眼睛被点亮,孩子的神情无比专注,我就能看到学习在那一刻正在发生。有些画面很让人揪心,尤其是看到家长非常尽心尽力地教孩子一些东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其实适得其反。

我们在场馆中收集了大量视频资料,主要用于培训和研究,从场馆的角度思考如果希望孩子在场馆中能够有最大的收获,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通过提供家长指南、家长讲座、家庭教育文章等形式来推动一些反思和改变,而实际上,我们是在和一种人人都知道却很难改变的“无意识”做斗争。

用视频资料来做家长培训也是我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当回看自己的行为时,“无意识”会变得“有意识”,一旦有了意识,就有了改变的可能,一旦形成了不断自我反思的习惯,改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用视频资料来做线上文章这是第一次,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从其他家长的行为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有意识到有改变。

以下这段视频中的妈妈非常希望孩子能够在儿童博物馆中有所收获,在你看这段视频之前,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并不需要你看过这段视频之后,对这位妈妈的言行妄加评论,我需要你做的是:

  • 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对自己的孩子好;

  • 反思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光,你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模式?



儿童博物馆最宝贵的价值是给孩子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强调过很多次,儿童博物馆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和知识理论认为: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为什么儿童博物馆教育要如此注重自主学习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 

  • 滋养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 激发的是孩子的创造力

  • 延展的是孩子的想象力

  • 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 锻炼的是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的是孩子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模式的机会

  • ……

孩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学习结果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段视频中,你可以看到这位妈妈对于学习结果的期待,希望孩子了解超市收银的流程、方法,于是在过程中会给孩子很多指令来教会孩子,当你理解这位妈妈的良苦用心之后,你就不难理解她的行为模式。当你和孩子在一起时,如果对孩子的学习结果非常看重,可能也会采取类似的行为模式。

  • 比如和孩子一起做艺术作品,为了让成果“好看”,你可能会指挥孩子做规定动作;

  • 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超市游戏,为了让孩子学会数学,你可能会强迫他做超过他能力范围的加减运算;

  • 比如为了让孩子完成某项任务,你可能会给出很多指令来帮助他尽快达成……

如果你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你就能够理解这位妈妈的行为模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你其实和她一样“无意识”。

我们这一代父母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长大,一定是会注重学习结果,因为那是我们那个时代“成功”的模式,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思维定式,面对将要生活在未来世界的孩子,当“成功“已没有固定模式,当知识已随手可得,当孩子必须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的时候,你究竟需要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武装“?是对于浩瀚知识海洋的全盘掌握,还是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有那份好奇,并且知道怎样去探索,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想想看,当你用指令代替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之后,学习结果是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但学习过程也因此被删减了,那些更为宝贵的能力丧失了锻炼的机会,得失孰大孰小其实你一眼就看得懂。

这段视频、这篇文章期待获得的是你持续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当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每下达一个指令的时候,思考:

  • 这个指令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 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是什么?

  • 你是不是在扼杀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不让自己的思维局限阻碍孩子成长,可以收听 2 月讲座回放。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收听


本年度第三场讲座,3 月 16 日星期四晚上 9:30,《应对“不讲理”熊孩子的黄金法则》,请你来参与!真正有效的教育始于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在我们企图教育孩子之前,进入孩子的内心、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他走出自己的困境,真正有效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报名本期讲座: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父母训
父母训
了解更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