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小维:我用这样的方式进化成人 —— 在探寻非遗中与时间做朋友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今天 “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发布的文章是:
《“五一”宅在家的你,知道他们出去的原因么? |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出去玩 (2)》
识别下图二维码转至该篇文章:
以下是《共同成长社区》第 35 次分享,分享者是小维。
个人简介:
小维,80 后,参与创投 GreatSeed 鼎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旅居海外,在不同行业做着销售和人力资源。北京大学 BiMBA 及比利时鲁汶根特管理学院 MBA 。2009 年取得国际人力资源认证机构 HRCI 认证的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师 GPHR” 资质及讲师资格, 是当时全球最年轻的 GPHR 证书持有者。因极度惧怕在碌碌无为中突然死去,一直尝试做一些 “对这个世界有意义的事” 和尽可能花多一点的时间 “陪伴自己爱的人”。 在恐惧中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向何处?” 竟让她一脚踏进了 “土的掉渣”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去……
《共同成长社区》的分享,并不是 “私密” 的,我们不在乎分享内容是否流出去,事实上,我们会主动拿出绝大多数的内容分享至社区之外 —— 因为所有的分享,最终传播得越广越有价值。
若要进一步了解《共同成长社区》,请在后台点击 “收费社群” 的子按钮 “共同成长” ……【请注意:共同成长社区已停止接受直接加入,请参阅这篇文章。】
今天的分享对很多朋友来说可能相对比较陌生,但时间宝贵,我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跟大家介绍一个知识点 —— 非遗,并分享一个我近年来最强烈的感受 —— 如何在非遗中寻找进化成人的感觉。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我大学毕业就开始做销售,25 到 32 岁之间的那一辈子可以说是超级幸运,卖过各种东西,有机会出国,读了 MBA,继续做销售、人力资源,让自己拥有了一些原始资本的积累和专业领域所谓的闪光 title,但那一辈子过去,突然好像就丢了自己。2014 年我无意中接触到非遗,也在差不多同一时间读到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就是意外的惊喜吧),于是我带着这份惊喜踏上了发现和开启自我无限可能的道路。感谢笑来老师和大家提供的这次分享的机会,感谢王秒同学的协助,让我与大家发生连接。
一、从终日忙碌到迷失自我,我为何掉进了非遗的海洋?
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 “非遗”),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非遗是那些土的、老的、旧的、在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吧,跟我有什么关系?记得在微博上看过一篇跨界音乐人王勇和非遗古筝音乐的故事,王勇戏诩 “我还没死呢,怎么就非遗了?” 虽是调侃,但其实对非遗不了解或误解的人也不在少数。
那什么是非遗呢?大家熟知的,如司母戊大方鼎、长城,这些有形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等被称为 “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无形的,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比方说,我们很多人爱喝普洱茶,听过京剧,也许还收藏苏绣作品,但普洱茶怎么制作,京剧如何唱念坐打、苏绣怎么破线走针,我们知道多少呢?这些以人为核心代代相传的技艺、经验、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分为 10 大类,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主要集中在传统技艺方面。大家想要具体了解非遗官方定义或某个类别,网上的介绍可以满足基本需求。
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都被纳入非遗范畴。可是非遗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我的 “恐惧” 说起。在 25 岁到 32 岁之间的那 “一辈子”,因为一直有一种 “害怕在碌碌无为中突然死去” 的恐惧,于是快马加鞭,又因为在不断积累过程中遇到的 “意外的好运”,取得了一些个人意义上的小成就。然而,内心的恐惧非但没有减轻或消失,还招来了困惑 —— 我从哪里来,我自己的这些观念体系是从怎么来的?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对曾经共进退的连体婴儿,从某刻开始,再无法向同一个方向迈进,反而不停的相互质问 “你是谁?要带我到哪里去?” 时间就在发问、辩论和沮丧中溜走了…… 被这样的感觉笼罩了大半年,我当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纠结的人了…… 直到 2014 年的清明节。
在清明,很多人都会祭拜逝去的亲人和祖先。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的 routine,但我好像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祭祖?我从哪里来?我爷爷的爷爷曾生活在哪里?靠什么生活?今天的我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有什么联系吗?这些问题,对大多数人而言,熟悉又陌生,相关又无关,如同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因为觉得理所当然,往往浅尝辄止。但在那个清明节,我萌发了无法抑制的想要探寻自己的念头,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网上搜索。在几天几夜不休不眠的探寻自己与祖辈关系的过程中,却发现了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血缘基因和生活印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遗的过程,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阳关明媚的大门,门里面道路无数,我选择了那一条记录着我的祖辈和我成长的道路,我听着看着那个曾经的 “自己”,探寻着自己每一个念头发育的过程,瞬间有了寻找自己方向的勇气。
那我就分享一些我探寻的非遗吧:
大家猜猜看这些背带上的刺绣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是用马尾和丝线缠绕在一起绣的。它来自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因工艺独特,年代久远,被誉为 “刺绣艺术的活化石”。这些背带是水族妇女养儿育女的必备之物,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细,绣一条至少要半年时间。可惜的是,很多老背带的图案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了。
在黔东南的苗族,生了女儿,父母从她出生就开始考虑为她准备一套精致的银嫁妆。那里的银匠,在敲敲打打中为无数女子制作出美轮美奂的银饰。我曾很幸运地见识过苗族银饰国家级传承人杨光宾老师为女儿做的传统嫁妆,这套嫁衣从父亲有想法到筹备、设计,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又花费一年多的时间亲手制作完成。这份浓浓的父爱和祝福都锁在了嫁衣里,将一直陪伴着女儿。
这是苗族刺绣极常见的人骑龙和骑水牯纹样。龙在苗族既代表权威也代表喜庆吉祥,苗族无文字记载文化,就是靠口耳相传和绘制各种图案来传承自己的文化。我个人很喜欢苗绣,因为它的刺绣造型都很大胆奇异,充满了想象。
大家看到这些图片是不是也觉得美极了?在当时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我们老祖宗的审美能力就已经棒到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这再次印证了笑来老师 “金钱对于审美来说是后相关的” 的论断,即金钱本身对于开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没什么作用。有人说,未来审美能力是第一竞争力,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方方面面。罗胖也曾说:审美是一个人能力的基本面,甚至比知识更加基本。越是到未来我们就越是能靠审美能力挣钱,而越是有钱的,审美能力就越是能让你把钱花得更好,把日子过得更值。如果我们有能力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画作买回家培养孩子和自己的审美,又有什么理由不创造机会让自己和孩子去接触、体验同样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孩子们参观博物馆,做剪纸、泥塑手工,在旅行中体验当地风俗等等…… 都是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做到,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她对本土和多元文化的了解和认知的事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他们长大了到世界上那些顶级博物馆去,站在某个中国的展品前,自信而淡定地说:“这个作品是我老祖爷爷辈做的,我的 hometown 就在那里。” 这可不是炫耀,因为他们紧接着就能噼里啪啦的讲出个中故事,这是怎样的一种由自我认知带来的自豪感啊。
大家知道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节、农历 24 节气都是非遗。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节日和节气,有多少父母能给孩子讲述其中有趣的故事和来历?中国人以 “家” 为核心,这些日子是中国人表达情感,体会庄重美好的 “仪式感” 的重要时刻。了解和认识非遗,把最美好的情感心口相传,在后代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或许也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找寻自我的通道。
这是去年 “丝路纸道” 考察古法造纸活动的图片。在云南腾冲高黎贡手工纸博物馆,做手工纸植物染色实验的设计师李玉娇谈到她为何痴迷手工造纸时说:“我想用这种方式记录整个植物的生命和它的情感。如一片落叶,它的生命一点一滴地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己最原处的一个地方…… 我在这里面能够找到我自己。” 天哪,原来我真的并不孤独!
以上简单跟大家介绍了什么是非遗以及我是怎样踏上探寻非遗之路的,非遗为我打开了一扇寻找和认知自我的大门。但其意义绝不仅仅在此,探寻非遗的过程,更让我不断感受着进化成人的惊喜(Serendipity)。
二、进化成人
每一个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 “人” 吗?我知道这样问可能会激起很多人反感的咒骂!“你才不是人!” 别误会我,我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 “匠人”。
上小学的时候,我参加过国画、书法、写作、电子琴、武术等业余爱好班,但今天,我除了能够用毛笔画几根竹节、能够单手弹奏一曲 “小草” 和展示几个南拳的开场动作外,绝不好意思承认 “我是真的学过的”。后悔吗?当然!除了惋惜少了一样爱好外,更为当时的自己尚未成 “人” 的想法和行为而羞愧。武术是我当时坚持最长(2 个学期)的一个课程。第一天在课堂上压腿的的时候,虽然自己还不能用手碰到脚尖,但发现有不少同学的手离脚尖的距离更远。练剑时,要扎马步, 我不是坚持最久的,但大部分的同学都在我之前倒下或站起来。我发现每个新动作都比别人做的好一些…… 对于一个真正的人而言,这个发现必定会被加以利用。但对于当时的我,回家练习压腿、蹲马步、举剑和倒立的时候,那些稍微比别人领先一点点的镜头就被我小小的脑袋反复放大,以至于得出这样的结论:“少练一会儿也没关系,我已经比其他人做得好了”…… 结果?结果就是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手能摸到脚尖,而大部分的同学已经能够劈叉了,我也进入到马步小将里最先倒下或站立起来的那一批。到第二学期开始学习南拳的时候,由于基础不扎实,很多动作都做不到位,看着以前还不如我的小朋友身轻如燕,上下翻滚,我渐渐失去了对武术的兴趣,还为自己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我不喜欢武术…… 现在明白了,往往并不是喜欢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更喜欢。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道:“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没办法对那件事情没兴趣。” 现实情况就是这样,速成没有可能,有些事没办法一蹴而就。要做好,就得花时间并坚持下去。所以我承认,当时的我真的还未成 “人”。
李宗盛有一个制作手工吉他的短片,他在片中述说:“人不能孤独的活着,之所以有作品,是为了沟通。” 透过作品去告诉大家心里的想法,眼中看世界的样子,所在意的所珍惜的。所以,作品就是自己。所有精工做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 —— “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得最好。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一直这样。为什么?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的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我相信,这段话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的 “工匠精神”,或者说 “匠人情结”。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进化成 “人” 的感觉。从小时候不懂积累的力量,到上一个 7 年那辈子开始实践积累。今天,我固执的认为,不管做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努力成为匠人。在探寻非遗的过程中,每接触一个技艺,一个手艺人,都让我不断感受着去除浮躁、接纳自己、开启心智这种进化成人的惊喜(Serendipity)。称得上匠人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拥有 “工匠精神”。
云南建水紫陶的传承人田静说:“对手工从爱好到敬畏,是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有不可改变的一些核心技艺,还要尽量把先辈曾达到的最高境界的工艺呈现出来。因为这个工艺不代表某个人,而是代表一段历史。” 在她的工作室有 “止语” 和 “定位” 两个牌子。“止语就是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做手艺,心随器皿走,不要讲闲话。定位,就是每天都有一个起一个落,做好一个活计后,就把自己放回原来的位置。”
贵州苗族锡绣传承人龙女三九说:“我每天早上醒来就想做两件事:唱歌和刺绣。” 三十多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刺绣,虽然不能光靠这门手艺维持生计,但她就是放不下,无他,热爱而已。
云南乌铜走银的传承人金永才收徒严格,逢人必谈 “三品人生”:人品,作品和精品。也就是人品要好,要有自己的作品,更要努力出精品。
福建建阳建盏的 80 后手艺人王东凯感叹 “手工是对时间最大的尊重…… 我们做的时候可能自己感觉不到,但当品茶人拿(盏)在手上,他能够发现里面有时间的痕迹,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有一句话: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正如著名的 “一万小时定律”,美国作家格拉德韦尔在其畅销书《异类》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笑来老师的书开启和重塑了我们的心智,那么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 “工匠精神”,正是通过智慧的实践和人文的关怀,表达了对时间最大的尊重。
从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身上,我感受到的 “工匠精神” 是: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敬畏心,对手艺的恭敬心,专注、坚持、追求卓越、热爱、数十年如一日,只为做好 “一件事”。用笑来老师的话就是:坚信积累的力量。我再加一点,做一个当代的匠人,还要坚信连接的力量。
三、连接的力量
当年选择去读 MBA,也跟很多人一样,抱着去拿一个名校学历的心态。直到我遇到 GreatSeed 和一起探寻非遗的这帮人,我才领悟到读 MBA 真正的价值 —— 连接和碰撞。连接和碰撞是一种化学反应,它会在有相似想法但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人之间产生,这种不同越大,化学反应就越强烈。
这样的想法运用在非遗上,打破一切限制,帮助非遗跨国、跨界去碰撞和连接,创造出非遗新的价值和意义 (Forge meaning)。虽然此刻我们并不能完全预测这些价值和意义,但它们正在发生…….
非遗不是纯艺术,做非遗也不是搞公益。我们把非遗想象成一个百年企业,这个企业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比如说缺乏人才:大部分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年龄都在 55 岁以上,有些已经 70 高龄,过了做手艺最佳的年龄阶段。可是,找合适的接班人非常困难。年轻人不愿意学手艺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有两点:
1. 学一门手艺一般至少需要三年时间练基本功,能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并不太多。
2. 有些项目无法只靠手艺维持自己生活,年轻人虽然喜爱,但面临生存压力,望而却步。
76 岁高龄的惠山泥人国家级传承人渝湘莲老师现在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并毫不忌讳地说:“我很快要去那边报到了,没有时间了。我要多做些传统的阿福、蚕猫,多捏些 “戏文”,不然以后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惠山泥人。” 渝老师带过不少徒弟,最后能坚持下来还在做的只有她 90 后的外孙。
比如产品或服务缺乏应用场景:很多非遗传承人虽然拥有精湛娴熟的手艺,但因其成长的年代,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局限性,作品虽然可能成为少数人的收藏品,但难以走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例如,木版年画和剪纸在旧时是家家户户都贴来庆祝节庆的方式,如今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它们的普遍性用途已经失去用武之地。
再有,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很多非遗项目在偏远的山区,加上传承人缺乏资金、能力及有效渠道,鲜为人知。对真正的手艺人而言,他们更希望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潜心创作和培养继承人上。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也没有具体的答案,国家也在做各种尝试。但我唯一确定的是我们必须去连接,必须去碰撞,把工匠精神带进当代。找出非遗的新玩法。
那我就分享一些案例吧:
1. 跨国:
2015 年中国民协曾带领 11 个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去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波士顿儿童博物馆、联合国总部等地展演传统技艺。老师们每到一处就吸引一批喜欢多元文化和手工的爱好者,很多美国人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中国的传统技艺,瞧大家玩得多开心啊!这个玩法只是建立了中国非遗技艺与美国民众的一个小连接,但连接之后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举一个例子,谁说美国的博物馆就不可能在它的手工课中加入中国剪纸呢?
2. 跨界
如果大家有机会多了解某种非遗传统工艺的原材料、工具、技艺特点,作品的图案、形状,以及背后的寓意,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内心的感慨和赞叹 —— 这些世代相传的手艺蕴含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气韵。每一件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都传递着创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内心情感,也彰显着他们的独特个性。这些曾被时间和空间阻隔的智慧和美丽,正是激发中国原创力量的源泉,是文化产业领域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一个重要支点。
跨界连接正在发生,当代与非遗正在尝试并实现 “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
1. 连接: 传统工艺 + 互联网
2015 年,一位年轻人网络众筹,帮助年近八十的皮影戏老艺人进行皮影戏的全国巡演,众筹成功。
2016 年春节前夕,由文化部认可,淘宝众筹联合 “故宫淘宝” 发起的非遗众筹项目相继上线。不到半天,高密剪纸、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就被粉丝一抢而空。
2. 连接:传统工艺 + 现代设计 = 非遗创意衍生品
著名音乐家、“看见造物” 艺术总监朱哲琴说:中国的民艺也好,原创设计也好,已经到了一个该爆发的阶段。以上是看见造物融入传统元素的昆虫围巾和展示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的银壶、茶盏作品。
3. 连接:国际品牌 + 非遗传统工艺的结合
2015 年,植村秀藏羌织绣国家级传承人杨华珍老师,推出了两款羌绣限量版洁颜油,以艺术向中国传统新年致敬。
4. 连接:传统工艺 + 公益众筹 + 纪录片拍摄 + 考察 + 展览 + 衍生品开发
2015 年 8 月,“古艺新生 —— 丝路纸道探寻之旅” 跨界碰撞,连接纸专家、设计师、艺术家、探求古法造纸的工艺之道、艺术之道和生活之道,连接手工纸在当代生活应用中的无限可能。
这次分享,其实也是为非遗与更多人建立连接而做的连接。互联网正在把人类社会从无边无沿的大众变成各取所需的社群,大批中产阶级正在把对奢侈品的兴趣转移到建立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上去,非遗为我们提供的中国元素、生活方式、中国历史、民俗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将与当代元素一道为中国智造输入一种整体的审美……
而我,必须继续积累,继续连接,保持在未知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 那就是继续进化,成为更好的 “匠人”。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大家给我的这个机会来分享我的成长。这次分享本身也是成长,也借机会感谢一路帮助过我的朋友们。GreatSeed 是一个创业公司(微信公众号:GreatSeedChina),跟所有其他的创业公司一样,我们需要支持和帮助。我在这里邀请对非遗发展感兴趣的朋友们,跟我们一起连接,一起碰撞,一起玩!
广告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电子版(初版)已经可以在线阅读:
http://b.xinshengdaxue.com
亦有 epub、mobi、pdf 版本下载。但请注意,本书随时可能更新。《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究竟是什么?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工作人员会和您联系)。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 APP 正式上线时统一处理)。
我们的 APP 已于 2016 年 4 月 15 日正式上线,iOS 用户请在 App Store 搜索:新生大学;Android版已登陆:应用宝、百度应用、360手机助手。其他应用市场也会陆续上线。
群内不鼓励闲聊;
不得发广告;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本身可以免费阅读,无需入群。所以,在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加入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重要
已报名加入的朋友,请手动复制粘贴到浏览器这个地址查看《七年》读者须知持续更新贴(微信公共帐号文章推送过不能更新,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未推送的预览地址……),请务必认真阅读:
http://t.cn/R49x1u2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想了解“共同成长”社群、《七年就是一辈子》等等,请在公共帐号后台点击“收费社群”按钮,点击查看“收费社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