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自学的另外一个根基

2016-01-04 李笑来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以下是《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内容,正式发布时可能会有删改调整……




教育若是失败,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让学生耗费了很多年,离开学校的时候竟然还没学会自学


自学这事儿,方法并不首要,首要的是态度。


所有讨厌学习、抗拒学习,最终彻底放弃学习的人,都是因为学习这事儿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为自己做的事情。他们从来都是“为了别人学习”,比如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或者为了保持面子的需求 —— 反正不是为了自己进步的需求。不为自己做的事儿,做久是不大可能的,于是,自然而然产生讨厌,产生抗拒,自然最终能放弃就马上放弃。


所以最终,离开学校之后,到了工作岗位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给自己打工,而是给别人打工…… 这只不过是在延续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而已。


有个现象,人们经常看到,就是:


  • 有些在学校里成绩一般的人步入社会之后却最终成就很大;

  • 同时,还有很多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的,后来却泯然众人矣……


遇到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后对其做出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是一个人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习惯的重要表现和进一步成长的前提。


遇到上面提到的现象,人们普遍对其的解释是完全不经分析、禁不住推敲的:


…… 这就证明上学没什么用麽!


真正靠谱的解释是这样的:


人无非分为两种:


  • 有一类人做什么事儿都是为了自己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儿上做得并不好;

  • 另一类人做什么事儿都是为了别人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儿上做的还不错;


在这样的理解下,是无论如何都得不出“上学其实没什么用”的结论的。


在这一点上,人与人之间开始分化,为自己而努力的人逐步变成所谓的精英,为别人对付事儿的人逐步变成所谓的庸众。是啊,为自己做事儿,就肯定更努力啊!为别人做事儿就自然而然地应付了事么!


如果你想创业找个靠谱合伙人,那么请注意两个根基:


  • 远离那些“表现型”选手,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进取型”选手。

  • 远离那些应付了事的人,无论多费劲也要去找到那些“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做”的人。


(想了解什么叫“表现型”选手(Be-Good Type)、“进取型”选手(Be-Better Type),请阅读《成功,动机与目标》,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994632/ )


其实这两个根基是同根生的特质。那些“表现型”选手,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表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些“进取型”选手,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进步过程,更重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及其准确性,以便“明天会更好”。后者才可能成为“活在未来”的人。


“表现型”选手做事常常不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是为了自己当下表现得多好,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多的当时的认可。这细微的差异,长期却造成天壤之别。对于“表现型”选手来说,外部的反馈,构成了全部的“回报”,决定了努力的成本。家长多夸几句,就再多学一点点,以便继续被夸;工资多涨一点,就尽量显得多做一点,否则多不划算啊!这是他们真实的念头。


“进取型”选手做事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做事的收获,最大的部分不是来自外部的奖励或者赞赏,最大的部分是自己的进步;即便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甚至外部只有忽视和鄙视的时候,收获依然清晰:无论如何都有一些哪怕看不着但确实体会得到的进步啊!


但这也确实是个非常隐蔽的陷阱:


  • 明明是为了别人而活,却真切地感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 明明是为了自己而活,却最终不仅显得也确实是“大公无私”。


为什么要直接远离第一种人呢?首先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习惯,这种态度,实在是根深蒂固,他们几乎从刚开始“懂事儿”就已经这样了,基本上都是因为来自于父母的习惯与态度而不断加强。其次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每个结果的理解都会因此不同,进而进一步固化这种习惯与态度。更重要的是,这是最底层的价值观,位于“操作系统”的核心位置,很难与不同的操作系统相互兼容。尝试着改造他们是全无意义的,谁都做不到 —— 除非有一天他们自己意识到了,自己改,可说实话这希望也太渺茫了。


知识没办法随着基因遗传,智商也是这样。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却从出生的一刹那就开始(甚至有人认为胎教已经很重要)。所以,如果你要找个终生伴侣的话,也请注意这两个根基,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你的孩子的未来 —— 其实与找创业合伙人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现在已经为人父母,过去的事儿就算了,现在开始要把自己变成进取型选手,要把自己变成“为了自己的进步而努力的人”,否则,你的孩子注定成为庸众,对你来说,这个后果一定很严重。




以下是最近写过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内容,届时可能有所调整……






长按以上二维码,保存到相册,用支付宝识别,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2016 年 3 月 1 日之前,依然使用支付宝作“经费群”为报名通道。(尽量不要在群内闲聊……)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积分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 APP 上线时统一处理)。


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我们计划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使用自己开发的 APP。此日期有可能提前,也不排除延后,但最迟在 2016 年 3 月 31 日之前完成第一个正式版的上线。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两个内测版。开发团队已经进入封闭开发状态。


使用自己的 APP 之后,所有的报名群都将合并。现有的支付宝群,只做报名使用,任何重要通知,都会在公共帐号发布。


  • 群内不鼓励闲聊;

  • 不得发广告;

  •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 每天 18:00 - 21:00 期间可聊天;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闲聊,大家时间都有限,尽量不要打搅大伙;否则可能会被扣积分。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想了解“共同成长”社群、《七年就是一辈子》等等,请在公共帐号后台点击“收费社群”按钮,点击查看“收费社群说明”……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提交您的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