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活到 111 岁是什么样的体验?

2016-03-29 李笑来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 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



今天“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发布的文章是:


《当爹了?开心伐?》


识别文章二维码转到该篇文章:






(一)


有一个词,叫“超级人瑞”,指年纪到110岁或以上的人瑞。哦,对了,“人瑞”指的是年纪100岁以上的人。中文里,“人瑞”这个词来自康熙年代(1703 年),朝廷颁文:


“百岁劳民给予昇平人瑞’匾额,并给银建坊……” 


英文里,“人瑞”对应着 Centenarian,“超级人瑞”对应着 Supercentenarian


(二)


先说一个看起来完全无关的题外话:


输入工具的发展起点不同,使中国人吃了千百年的亏。


历史时常令人无奈。


发明软笔的东方人和发明硬笔的西方人,究竟谁更聪明呢?虽然这个比较没多大意义,但显然,软笔的制作工艺要求比硬笔的制作工艺要求更高。硬笔制作很容易啊,拔根鹅毛,切个裂缝就完事儿了…… 多方便?!


注意:关于“东方人”、“西方人”以及“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其实有人并不同意这种粗暴划分的……


可有能力驾驭更高工艺水准的东方人却因为发明了“更高级”的软笔吃了无数的亏…… 这又能怪谁呢?


软笔制作工艺复杂,成本也高。不仅笔的制作成本高,“耗材”的成本也很高,需要特质的墨汁,进而对纸张的要求也高,写出来的东西,若是不裱上的话,时间久了纸张就会碎掉…… 更要命的是,用软笔写字相对来看难度很高,学习曲线也很陡峭,乃至于绝大多数人练不明白 —— 更狠的是,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成本太高了,乃至于可以被称为“宝”,这哪里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呢?又,由于用软笔写字想写得好看太难了,乃至于“书法”这个其实对传递知识并无太大帮助的技能成了“艺术”,就算它宝贵吧,想想其实也挺耽误事儿的 —— 从文字最主要的功用,即,“积累知识”的角度望过去,书法这一门(真正的)“艺术”其实毫无意义。


地球的另一端,发明、制作硬笔的那帮人就划算多了。硬笔制作简单,却其实也挺精妙的 ——  找一只鹅,拔一根毛,削尖鹅毛茎根之后再切出一个细缝,就可以多吸附一点墨水,多写几行字…… 在哪儿写呢?找一张羊皮就开始写了…… 写上去的东西也够持久,容易保存,便于携带…… 更重要的是成本低廉,所以,能写字的、会写字的人群比例相对高出很多;更为关键的是,从文字传播和知识积累方面来看,硬笔带来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


软笔实在是没有什么更新改造的余地,于是,那么多年来毛笔还是毛笔,笔墨纸砚还是“宝”(就是贵到不亲民的地步)。硬笔的世界里呢?鹅毛笔渐渐被钢笔取代,后来还有自来水钢笔的发明,再后来又有了铅笔和圆珠笔,硬笔的更新迭代次数远超软笔 —— 更重要的是成本和价格都亲民到了不能再亲民的地步……


不得不说,航海日志之类的东西,在硬笔的世界里更发达,一定与制笔工艺有关系,你无法想象在航海过程中用毛笔写字。事实上,东方民间也用过很多粗糙类型的硬笔,比如直接使用墨石 —— 可最终居然连粉笔都是地球另外一端的发明。


甚至,我都有这样的猜想 —— 像 Wikipedia 这种东西的发明创造,必然是多个因素的综合结果:长期(过千年)的书写工具成本低廉、使用者更多、书写技能更普及、以及在文字更容易保存、更容易传播的社会里才更容易养成的“集体协同习惯”……


吃了千百年的亏之后,硬笔世界又占了另外一个便宜,他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 而打字机这种东西,对拼音文字来说实在是太自然了,对象形文字来说,实在是太大的噩梦。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各大图书馆都配有中文打字机,我有幸见过。在一个密密麻麻排列的铅字盘里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铅字,没用过的人都想象不出来那有多么麻烦…… 至于打字速度么,麻烦您想象一下呗。




这还不是噩梦,真正的噩梦在于“计算机”这个东西完全替代了“打字机”之后,象形文字输入实在是太吃亏了!“打字机”的时代,敲键盘甚至算作体力活。好莱坞电影里,六七十年代的办公室秘书通常都是健壮的大妈 —— 这是真实历史还原,那时候,嬴弱的的女性很难适应一整天敲打字机的工作…… 到了计算机时代,“键盘”已经经过了大量的改进,最终变得毫不费力…… 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里(英语当然首当其冲),人们的打字速度已经到了手写速度的五倍以上,可这边呢?得花钱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一个叫“五笔输入法”的东西,学会了之后还只能在“抄写”方面有优势,在“边想边写”上并无太大优势…… 于是“打字员”曾经一度是能赚钱的职业呢!


时间真快,转眼到了移动时代。形!势!变!了!中国移动的短信营收在全球范围内傲视群雄 —— 中国成了全世界发短信最多、频率最高的国度;即时聊天工具普及程度全球第一;在美国人依然依赖 email 的时候,中国人早就不用它了,全面迁徙到微信上……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文成了地球上在手机上输入最方便的文字!


这怎么可能?!


管它看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事实已经如此。中文目前就是全球输入最为方便、输入速度相对最快的文字 —— 准确地讲,其实是简体中文,因为只有中国大陆地区的人才全面使用拼音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在这些年里经过迅猛的发展之后,在“万码奔腾”之中颖脱而出,彻底逆转了历史潮流。


(三)


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能够在电子设备上快捷地输入,绝对应该感激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周有光原名周耀平。 2016 年 1 月 14 日,周先生在家里度过了他的 111 岁生日。他就是个超级人瑞


为什么要感谢他呢?因为此人经历丰富(那还用说嘛!),50 岁之前他是个银行家,之后到 85 岁之前是个语言学家,再之后是个思想家……


1955 年 10 月,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被留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放弃了在上海的经济学教学工作。这一变动无意中帮助周有光躲过了 1957 年开始的在上海以经济学界为重点的“反右运动”。噫!超级人瑞有超级人瑞的超级运气。


由此,周有光成了现在语言学界公认的“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他主持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自 1958 年起进入大陆每一所小学课堂,1982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没有这个汉语拼音方案,就不会有后面我们正在大量、普遍使用的“拼音输入法”,就没有中国人在书写工具上的“大翻身”…… 虽然肯定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但他就是功不可没,他也是贡献最大的那个。


(四)


历史上反复出现一个现象,就是牛人总是从同一个地方扎堆儿走出来的 —— 儿时的周有光和赵元任、瞿秋白同住一条巷。


“我就出生在青果巷。瞿秋白出生在这条巷子里,赵元任9岁后从天津搬回老家,也一直住在这里。盛宣怀、刘海粟家也不远,拐一两条巷子就到了。”


这就是我一直固执地相信的一个理论:


见识决定命运。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 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就算最初的时候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知道那是可以吃的东西,这很重要 —— 因为这个见识早晚会使一个没吃过猪肉的人吃上猪肉。(也许不恰当,但道理确实就是这样的……)


奇人身边出奇人。甚至,奇人之间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哪怕他们原本并不见得一定是“奇人胚子”。抑或,每个人其实都可能是“奇人胚子”,只不过,身边没有奇人,就没有见识,就没有影响,就没有塑造,最终成了常人。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喜欢社群、喜欢创建维护社群、喜欢帮身边的朋友创建维护社群的最大理由和动力。


(五)


活到 111 岁是怎样的体验?—— 就是“啥都见过”了呗。




我经历过清末、北洋时期、民国、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五个历史时期从文化上看,最好的是民国时期。国家有民气,民众有文化,学界有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社会有言论自由,教师能教出好人才。现在说大师,都是那时候出来的。你可以一个一个查,都是。这是事实,清楚得很,不用辩论。


活到 111 岁是怎样的体验?—— 就是“啥都不怕”了呗。


(六)


周有光这个超级人瑞脑子不是一般地清晰。活了一百多年,他只是身体老了而已,脑子么,一如他年轻时那样地帅气。




比如,关于文化,周有光的概念清晰帅到无敌(105 岁的时候接受南风窗采访):


…… 把人类文化分为东方和西方的“东西两分法”虽然流传很广,可是不符合客观事实。根据历史事实,有四种传统文化,亚洲有三种,东亚是中国文化,南亚是印度文化,西亚是伊斯兰文化。第四种是西欧文化,西欧文化传到美洲成为西方文化。就是西欧文化加上北美文化,代表是美国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和西亚文化合称东方文化。东亚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东方文化。


有人提出,不是四种是五种,还有一种俄罗斯(斯拉夫)文化,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呢?我仔细做过对比,斯拉夫文化从数量来说是贫乏,从质量来看是落后,从历史来看是晚期。我还是坚持四种传统文化的看法。到了全球化时代,情况改变了,四种传统文化相互流通,相互学习,相互吸收,产生了没有地区差别的世界性文化。


再比如,也是这次采访里,关于中医西医之类的划分:


中国思想界如今的状况很糟糕,仍然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不是科学思维。最近发生的“张悟本事件”就说明,中国的群众还在神学思维阶段,不会思考。拿医学来说,什么西医、中医,科学没有中西之分,科学有一元性。如果承认社会科学是科学,就不能分什么阶级性,也不能分中外东西。如果走不出神学玄学,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关于“国学”:


“国学”二字不通,没有一门学问叫“国学”,国民党时代已经有人写文章分析 “国学”两字的不合理,到现在还用“国学”,这是没有进步的表现。弘扬华夏文化是可以的,最重要是更新,不能够复古。华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不能丢开国际现代文化来搞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补充国际现代文化的,不是代替国际现代文化的,这一点要搞清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封建为体,枪炮为用”,完全失败了。



以上摘自《南风窗》,2010-07-07,周有光:全球化时代要“重估一切价值”
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转到该篇访谈……)




聪明是积累出来的。


什么叫聪明?


所谓聪明就是指一个人拥有更多清晰准确的概念,且那些清晰准确的概念之间有着正确的关联……


人瑞本来就少见,超级人瑞更为罕见,据说只有千分之二的人瑞可以活成超级人瑞呢。而真正聪明的超级人瑞,则更为罕见了罢!


(七)


多年来,周有光一直住在朝阳门内后拐棒胡同里一幢普通的灰色住宅楼里,三层的一个单元,里面有一个九平米的书房…… 话说在唐朝的时候,朝廷是要给人瑞建坊的啊!






广告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电子版(初版)已经可以在线阅读:


http://b.xinshengdaxue.com


亦有 epub、mobi、pdf 版本下载。但请注意,本书随时可能更新。《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究竟是什么?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长按以上二维码,保存到相册,用支付宝识别,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积分将于 APP 正式上线时统一处理)。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本身可以免费阅读,无需入群。所以,在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我们的 APP 已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内测。最迟在 2016 年 3 月 31 日之前完成第一个正式版的上线。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两个内测更新版。在 APP 正式版上线之前,我们将依然使用支付宝作“经费群”为报名通道。


使用自己的 APP 之后,所有的报名群都将合并。现有的支付宝群,只做报名使用,任何重要通知,都会在公共帐号发布。


  • 群内不鼓励闲聊;

  • 不得发广告;

  •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 允许讨论,不允许争论

  • 每天 18:00 - 21:00 期间可聊天;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闲聊,大家时间都有限,尽量不要打搅大伙;否则可能会被扣积分。


重要


已报名加入的朋友,请手动复制粘贴到浏览器这个地址查看《七年》读者须知持续更新贴(微信公共帐号文章推送过不能更新,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未推送的预览地址……),请务必认真阅读:


http://t.cn/R49x1u2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想了解“共同成长”社群、《七年就是一辈子》等等,请在公共帐号后台点击“收费社群”按钮,点击查看“收费社群说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