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美国人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呢?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xiaolai-xuexi;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以下是《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内容,正式发布时可能会有删改调整……
其实,这个问题还不如直接问:“别人到底一年读多少本书?” 不过,“美国人一年到底读多少本书?” 倒是相对比较好回答。
随便在网上搜了一下,挑了个比较靠谱的出处。以下调查结果来自于 Pew Research Center:
Among all American adults, the average (mean) number of books read or listened to in the past year (2013) is 12 and the median (midpoint) number is 5 –– in other words, half of adults read more than 5 books and half read fewer. ( http://t.cn/8sLXwr0 )
这个调查结果是,美国成年人平均来看大约一年读 12 本书。
首先要明白,调查这事儿,常常并不完全靠谱,很难知道那些填写调查表单的人是否说的是真话。不能排除有些人不好意思写太少,随便就在真实数字前面加上一个“1”的情况……
也肯定有很多人一年到头也没读过一本书,这些人会把平均值拉下来很大一个幅度 —— 因为大量阅读的人在哪儿都是少数。
又搜索了一下,发现同年度,YouGov/Huffington Post 搞过另外一个调查,结果大抵是这样: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quarter of Americans haven't read anything in the past year but that most people have read at least one book and less than fifty books over that time. The margin of error is 3.5%. ( http://t.cn/R48jmSA )
具体结果是,28% 的人(大约 1/4 多一点)过去的一年中,根本就没有读过任何一本书。
随便推算一下罢。
如果总体上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是 12 本;
其中有 28% 的人一本都没有读过;
那么剩下的 72% 的人实际上每人每年平均读书是 16 本左右;
而这 16 本又是平均值,所以,大约有 36% 的人每年读书 16 本以上……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美国生活的成年人,一年要读 16 本书以上,才勉强算是上中下三等中的第一等。
另外,在上述第二个调查中,大约(只)有 8 % 的人表示自己过去的一年中读过的书超过 50 本。
这里并不排除有些人过去的一年里读了 50 本小说(虚构类,Fiction),而不是知识类(非虚构类,Non-Fiction)。也同样不能排除有一些人并没有说实话…
其实吧,真正好的小说能传递的知识也非常的多,只不过真正优秀的小说其实很少而已。
一般来说,大量阅读非虚构类知识性书籍的人,阅读数量会比普通人大出好几个量级,因为他们除了研读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阅读:检索性阅读,就是为了检索某个理论或者实例甚至只是为了获取一个数字而去快速浏览…… 所以,这些人除了大量研读书籍(还不包括必读的一些论文、杂志文章)之外,还读过大量扫过一眼或者扫了一遍,做过摘要的书籍。
所以,人群中的阅读量分布,大抵上应该是这样一个曲线:
看着很眼熟,是不是?其实跟复利曲线一个样子啊!
若是把年平均阅读,换成“一生平均阅读”,那条曲线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嗯,你之前见过的那个曲线,人与人之间差的岂止 10 倍,100 倍都很正常:
普遍来看,过了一定岁数之后,大多数人渐渐失去了阅读的欲望,最多读个报纸、看看八卦,用阅读作为消遣而已。就连大学里的教授们,相当数量都是拿到一定职称之后就懒得继续了……
我有一位朋友,愉悦资本的戴汨(微信公共账号是 ThinkingSlow),说他的理想是一生认真阅读 1500 本书。他用的措辞很认真,没说是“阅读”,而是“认真阅读” —— 这是耗费好几倍以上时间的决定。他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无论多忙都必须读书,否则就很难过。每次与他约饭,除了谈书之外,沉默的时间居多。仅这一点,我就很尊重他。
顺便帮戴汨同学插一个广告,这样他就必须又请我吃一顿好的了:
说实话,这招聘广告写得太好了,尤其最后一句…… 昨天在朋友圈发,居然真有人微信上问我,“李老师,我把简历给你,能帮我转发吗?” 我当时就更觉得这最后一句确实牛了啊!
其实,阅读量还受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局限,就是语种。如果市场上没有那么多好书可读,人们的阅读量自然会下降很多。所以,可以乱猜:美国人的阅读量应该远远大于越南人的阅读量…… 意大利人的阅读量可不小,虽然意大利语相对英语来看算是“小一点的语种”,为什么呢?因为意大利人大多数都是自然的双语甚至三语使用者。
所以,总体上来看,“美国人一年读多少本书”、“中国人一年读多少本书”、“犹太人一年读多少本书”,这类问题其实意义并不大。在哪儿都一样,真正尊重知识的人就是少数,古今中外都一样。对于那些真正渴望知识,尊重知识的人来说,不让他读书是最大的惩罚。而对于另外一种人来说,书完全不是必需品。
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好书,是那些关注自我成长的人的最低要求。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低,因为要读的是“好书”,而不是随便哪本书;必须是那种读过之后能给自己带来改变的书 —— 又因为要靠践行来判断是否学到,所以阅读成本其实非常高,所以才更珍惜。
罗辑思维推出了个《把时间当作朋友》的纪念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的基础上,把 2015 年 10 月份我写的若干篇关于“理财”的文章集成了进去;据说三周卖出 20,000+ 册…… 我听着也挺高兴的。识别下图中的二维码,即转至购买页面。
以下是最近写过的《七年就是一辈子》中的内容,届时可能有所调整……
关于朋友:《什么是朋友?》,《什么是朋友(2):概念与方法论》,《没朋友难以幸福、没战友无法成就》
关于惊喜:《惊喜的定义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关于分享:《如何做好一场分享?》(包括关于“创作”)
关于财务自由:《我是如何获得财务自由的?》
关于销售:《我的销售概念与方法论》
关于“讨论”与“争论”的区别:《为什么我放弃了争论?》
关于复利:《复利:我们的人生希望》
关于鄙视:《大多数情况下,鄙视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关于未来:《活在未来,而不是当下》,《活在未来(二)》
关于自学:《为什么一定要自学?》、《自学的另外一个根基》、《如何真正消化一本书?》
关于践行:《什么是践行?》、《深入实践最重要的概念》,《反向塑造 —— 暗流涌动的势力》
关于吵架:《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以及《凭什么跟你吵架?我的好心情那么重要……》
关于调整模式:《我的跨界秘籍:苍蝇与蜜蜂的启示》
关于转换焦点:《以理服己》而不是以理服人,《如何研究新生事物?》,《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论:转换焦点》
关于七宗罪:《哪儿有什么原罪,明明大家都是可怜人》
关于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关于榜样:《为什么我们可能不再需要特定的榜样?》
关于概念:《有些概念不能碰:废概念,伪概念,毒概念》
关于脆弱:《不能容错的系统肯定是脆弱的》
关于知识:《更好的知识》
关于自信:《什么时候我才开始觉得自己真正自信了?》
关于类比:《类比影响思维:成功与突破更像破冰而不是登山》
关于升级:《要升级的不仅仅是操作系统……》
长按以上二维码,保存到相册,用支付宝识别,缴费 2777 元人民币后即可入群。2016 年 3 月 1 日之前,依然使用支付宝作“经费群”为报名通道。(尽量不要在群内闲聊……)
直接加入者,第一年的年费是 2777 元人民币,此后为 2555 元/年;由现有会员推荐入群的,入群后自报推荐人,核实后,会返还 222 积分至新会员账户,即,有推荐人的新会员的第一年年费相当于是 2555 元/年(积分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 APP 上线时统一处理)。
加入前,请慎重考虑,请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请慎重考虑…… 因为入群之后,不再有退费机会。
我们计划将于 2016 年 3 月 1 日开始使用自己开发的 APP。此日期有可能提前,也不排除延后,但最迟在 2016 年 3 月 31 日之前完成第一个正式版的上线。在此之前可能有一两个内测版。开发团队已经进入封闭开发状态。
使用自己的 APP 之后,所有的报名群都将合并。现有的支付宝群,只做报名使用,任何重要通知,都会在公共帐号发布。
群内不鼓励闲聊;
不得发广告;
不得传播盗版书籍;
每天 18:00 - 21:00 期间可聊天;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闲聊,大家时间都有限,尽量不要打搅大伙;否则可能会被扣积分。
重要
已报名加入的朋友,请手动复制粘贴到浏览器这个地址查看《七年》读者须知持续更新贴(微信公共帐号文章推送过不能更新,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未推送的预览地址……),请务必认真阅读:
http://t.cn/R49x1u2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理财”,一篇文章推送:《理财系列文章列表(第一部分15篇);
输入“女生”,三篇文章推送;
输入“社交”,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利息”,一篇文章推送;
输入“时间”,获得《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全文在线阅读链接……
输入“分享”,一篇文章推送:《如何做好一场分享?》
想了解“共同成长”社群、《七年就是一辈子》等等,请在公共帐号后台点击“收费社群”按钮,点击查看“收费社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