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教师群体有没有可能被“优步化”
Uberization(优步化)在国外早已经成了一个时髦词汇,其时髦程度绝不亚于国内流行的“O2O”。甚至有媒体写文章冠以标题:
“Let’s uberize everything, and why not?”
出行被 Uber 变革了,借宿被 AirBnB 颠覆了,连问诊都被搞成这个样子了(doctorondemand.com):
这家公司 2012 年起步,2015 年 6 月份进入 B 轮融资,迄今累积融资 8,700 万美元……
可实际上数据并不像很漂亮的样子:
(数据来源:mattermark.com)
为什么呢?
一个可能的理由是,问诊这个服务很难标准化,可细分要件过多。
司机(Uber)接单,可细分要件比较少,甚至只有一个:车型(与其挂钩的是里程单价),至于从哪儿去哪儿,距离多远,并不需要另外细分,是交易单中的通用要件。所以,Uber 模式几乎天然。同样的道理,借宿(AirBnB)的交易单中可细分要件也很少,其实主要就是面积(事实)和装修(感觉)以及地理位置决定了交易单价,剩下的就是系统撮合了。
问诊呢?可细分的要件太多,并且服务的买方对卖方处于更多的未知状态,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同样的道理,学生想要像乘客对待司机一样对待老师并不现实。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连如何衡量自己买到的服务是合理的都不知道……于是,最终的交易单很难标准化,于是撮合难以达成,甚至没太大意义。
Uber 模式的关键在于甄别出一个固定成本且过剩的资产而后重新分配,进而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价值。问诊也好、教学也罢,在这里面真正起作用的常常是“无形资产”,很难与一个固定成本挂钩——这就是这些领域中“优步化”的困境。
除了“频度其实不高”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教师们其实并不“移动”。于是这个行业跟 LBS 关联真的不是很大 —— 我个人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讲 LBS 在线教育之类的概念,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竟然有人趋之若鹜。
突破点可能在其他地方罢。
这里关注思考、成长与学习,锁定的领域是早期项目的天使与种子投资。我关注互联网金融、股权众筹、以及消费升级方面的创业与投资 —— 当然 TMT 领域依然是大范围。
本公共帐号欢迎各位同仁投稿,与我们一起写这个领域的干货。也欢迎各投资机构的公共帐号合作,推荐自己的文章,只要文章好,我们将不吝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链接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