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我没有乡愁
可能我会在任何一个城市定居,我对父亲说。
父亲没觉得有什么意外,他对我的了解,或许超过他自己。
在经历过无数个城市的行走后,故乡渐渐成了印象,最后成了一张记忆中模糊的相片。
我没有乡愁,或许,我们这一代人都会没有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海峡,我们没有乡愁,是因为我们已经没有这些了,我们失去了维系乡愁的所有凭据。
微信可以即时沟通,却让思念变得寡淡,动车一日千里,距离成了时间和金钱的刻度,故居和祖坟已经无处可寻,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寄托的乡愁?
乡愁的功能之一是能召集到一堆大姑大姨集体吃一顿,然后用一样的语言说着互相听不懂的事,到最后或许兴味索然,但最终能被所有人集体认同的,是wifi的密码和4g的网络能不能连上。
我们或许有家,却没有乡愁,这一代人开始,都将成为网络的移民,当我们在网络上学习、娱乐、购物、分享、社交,其实已经在网络上生活了,城市不过变成了一个依附于网络的坐标,新生代的网络原住民根本就不知道没有网络之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概念,原住民向网络的移民速度,更是快得令人惊异,甚至已经有了完全没有时差的全球人群,累了就休息,不累就工作,用自己身体节奏替代了传统的概念的生物钟。
再看看朋友圈,叔叔阿姨姑姑伯伯已经一大堆,妈妈和我一起旅行也会发朋友圈图片,第一个告诉我可以用UBER的是很意外的圈外人,智能手环,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冰箱,智能自行车,智能汽车,全部都连接上了互联网,人类本身虽然现在是通过设备间接连接到互联网,但通过大脑直接连接互联网,可能比我们想象得都要快。
当互联网成为我们的精神故乡,身居何处变得不再重要,我不止一次想象过,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安顿下来,或许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或许三猫两狗陪我看日出日落,在我的大脑还没有直接连上互联网之前,这或许是最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没有乡愁。
附录:
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