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记录听众的反应 | 我也有话要说

记录听众的反应

(二十九)记录听众的反应

当你在讲话的时候,如果你不尽力,听众就不见得能够做到自动与你感同身受。而当你讲某些话,或做某些事的时候,听众的反应常常(这个概率可能非常高)超乎你的想象。

你以为听众会笑的时候,他们可能毫无反应,然而,他们可能会在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地方爆笑。你以为听众会感受到强烈共鸣之时,他们可能表现出来的却是迷惑;在某一场合曾经给你带来雷鸣般的掌声的话语,在另外一个场合很可能给你来的却是鸦雀无声……

印象中有一次我在台上为刚刚讲过的一个故事顺嘴加上了个评语(事实上,这句话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成熟的男人懂得如何让别人舒服。”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句话引来的先是爆笑,而后竟然还有热烈地掌声。台上的我暗暗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大概是因为这句话被理解为一个聪明的双关。事后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又仔细从各个角度体会了一下这个句子的各种可能的意味,然后把这句话变成了几乎可以随时用来获得听众“会心一笑”的东西。

在讲演结束之后,如若有听众愿意与你交流,那是难得的机会。(有些人不懂这种机会的珍贵,往往误以为听众是在误解他,于是而把之后的交流变成了争辩。)记住,听众的所有提问,都是你刚才说过的话所引发的。讲者如若对这一点心知肚明,那么之后的心平气和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

用一切可能帮助自己的辅助手段记录听众的提问和反应。他们的提问是对你刚刚在台上所讲的反应,他们听过你的进一步回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时,纸笔可能足够,有时可能需要有录音笔才够。有了智能手机之后,经过朋友的推荐,我开始频繁使用evernote作为随身携带的记录工具,非常方便。

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从某个层面上说明了偶然和意外的价值。对每个人来说,“意外收获”其实随时都可能出现。只是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以为那是自己不能左右的事情。事实上,有另外一些人,通过不断强化自己所谓“留心”的能力,能够捕捉到更多的意外和偶然可能带来的价值。

另外一个更有用的实践是平时观察一切人对一切话语的反应,无论那话是不是你说的。时间久了,观察的多了,你就有能力观察得更加仔细,有能力捕捉到各式各样别人可能体察不到的微妙而又细微的反应。尽管他们不是你的听众,但,将来的某一天,坐在台下的听众,就是由拥有同样特征的人组成的,他们会给出你同样的反应。

在台上最具魔力的事情就是,在你说了些什么之后,仔细而又清楚地逐一应对听众对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反应,无一遗漏,连那些听起来最不可能但又合情合理的反应都提及到。这不仅会使听众折服于你的“缜密而又全面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会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闪过“他怎么知道我这么想!”有什么比遇到知己更令人愉悦的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