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 我也有话要说

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十三)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先说点别的。

一位朋友,基本上是个电脑小白。让我们姑且叫他白哥。不过,在朋友眼里,白哥却是个会用电脑的人——是啊,整天上网,偷菜什么的。于是,有朋友求他帮忙开个淘宝店。他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一口应承下来。

只有开始做了才知道有多麻烦。

从Word里拷贝出来贴到淘宝的文本编辑器里,这文字怎么就全都串版了?这图片怎么就是没办法靠右显示?明明昨天晚上上架了的东西今天早上怎么就全都不见了?……

有些问题是可以打电话问淘宝客服的,可问题在于那些客服尽管态度好,但基本上不管用,因为他和客服好像在使用两种同样是中文发音的语言——谁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白哥厚不下脸皮对朋友说“算了,我做不了”,于是,跑到书店买书,找其他朋友问,连滚带爬折腾了10多天,终于把一个淘宝店折腾完毕,交给朋友使用。

事儿并不大,但设身处地想想,换你是他,你也会和他有一样的成就感(很浓烈的那种)。当我们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就有同样强烈的“表达”欲望,任凭叫它“分享”也好,“显摆”也罢。

白哥就是这么做的。他给另外两个好朋友分别打电话,给他们看他装饰好的那个淘宝店,问“你看,怎么样?!”两个朋友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嗯……淘宝店不都是这样的么?”觉得白哥多少有点失落,又一模一样地补上,“不错,真的不错。”

可是在白哥眼里,每个字体都是调过的,每个颜色都是深思熟虑过的,每个图片都是费尽心思编辑处理过的……

事实上,类似的情形你我都遇到过无数回。可事实上,在这样的经验之后获得教训的人并不多,尽管那教训无比重要: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一个比较安全的策略是,作为讲者,我们可以这样估算:

  • 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事情,也许听众只有三分惊讶;
  • 一个让我十分赞赏的人,也许听众只有三分赞赏,甚至可能褒贬不一;
  • 一个让我十分满意的东西,也许对听众来说并无所谓……

然后,为了做到让听众从三分变到十分,就需要讲者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绝对不能只说什么东西好,而应该说清楚究竟怎样好,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格外地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以伦比?

类似这样的小道理想清楚了,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很多功课。否则就不会长进。不长进的讲者总是这样想:“我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要怎么样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