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查看目录

理财:注重学识 | 前言

理财:注重学识

注重学识

理财也好、投资也罢,要抛弃勇气,注重学识。

勇气是历史上所有的社会、所有的时代都一直普遍鼓励的品质。而与之相反的懦弱,则是一直普遍被鄙视的。因为乍看起来,历史上很多重大的进步都是冒险的结果。

想象一下,你在远古时代,每天都营养不良。为什么?还没有足够工具的你顶多摘摘果子吃,偶尔才有肉吃,就算吃上肉,也只能茹毛饮血。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火。

火从来都是令人畏惧的,不是吗?突然有一天,森林燃起了大火 —— 好几辈子才可能遇到的自然火灾 —— 那时候的“一辈子”也不长。大家开始拼命跑。跑着跑着,一只老虎从你身边窜过 —— 过去它见到你就追,可现在它顾不上你。又过了一会儿,一只狼从你身边掠过 —— 过去它见到你就追,可现在它也顾不上你。它们过去和现在都比你跑得快,可现在却被更凶猛的东西追。跑着跑着,你闻到熟肉的味道,可你甚至不知道那是怎么回事。终于,你和部落中的一部分人逃离了灾难,可接下来还是要辛苦地寻找食物啊。可是这一次不一样,有些动物被烤熟了 —— 大伙这才发现,原来熟了的肉是这样的味道!于是,有胆大的人回去找火种,把火“养”了起来。此后,火不知道给人类带来过多少灾难,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一刻起(虽然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无从得知),人类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 —— 在危险中求进步(当然,没有火的时候更危险),起码开始有熟肉吃了。

今天,人们从北京乘飞机到纽约只需要大约 13 小时,这是在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的古代人无法想象的。可飞机不也是亏得这世界上有足够多的冒险家才可能搞出来的东西吗?在航空技术走向民用的进程中,有一个人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是霍华德·休斯。他是个疯狂的家伙,一生无数次出生入死,每个享受过航空旅行的人都应该感谢他至少一次。某种意义上,他那难以超越的疯狂也恰恰是人们为其疯狂的原因。

从基因里,我们就对冒险痴迷。与人们普遍以为的相反,女性对危险的向往和痴迷普遍强于男性。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例子就是,在过山车、蹦极这类“模拟危险”但实际上几乎没什么危险的“运动”中,女性尽管比男性的尖叫更猛烈,但实际上却更享受这种刺激。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人们对勇气、勇敢的理解常常过于肤浅,从未认真审视,甚至干脆忽视。勇气、勇敢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比如,小孩子打架,双方对峙,更多是靠先天条件 —— 身强力壮的更容易“勇敢”,体质弱小的更容易“怯懦”。细想想,这跟勇气的关联并非100% —— 甚至没有勇气什么事,只与体质的强弱有关。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也确实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情况。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竟然有一方是更有勇气的,最终勇者胜出了。可问题在于,胜出的一方为什么更有勇气呢?更可能的解释是:其中一方想明白了 —— 大家都害怕,你们害怕,我们也害怕,只不过,我不让你们看出来我在害怕,那你们就更害怕了,于是我就有相对优势了。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勇气,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特质,而是一种相对精巧的计算(或算计)了。

普遍来看,男性其实是很“惨”的。因为长期以来,在几乎所有的文化里,都要求男人更为“阳刚”、更为“坚强”、更为“英勇” —— 遇到一点危险就害怕了,怎么可能成大事!于是,不得已,哪怕装也要装出有勇气的样子。时间久了,男性自己也就那么信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勇气”和“勇气”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苏轼在《留侯论》里就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意思是说,“蛮勇”其实并不算“勇”,只不过是个“然并卵”的东西。苏轼所说的“大勇”是什么呢?换句话讲,其实是脑壮,而不是肉粗。

长期以来,我总觉得“智勇双全”其实是个奇怪的、甚至没必要的词汇。既然只依赖先天条件的勇敢,只不过是“蛮勇”,没什么意义,那这个词实际上的意思就跟“智愚双全”一样不知所云了吧。更何况,现代人早就知道,健身其实并不是很难 —— 尤其是在这个蛋白质很容易获得的时代 —— 从孱弱的身材到刚猛的体格,其实两三年的锻炼就够了。而格斗技能,也是一种学识。之前提到过“学识带来坚毅”,在我看来,所谓的勇敢、勇气,尤其是脱离先天条件支撑的勇敢、勇气,其实也是、更是学识与思考的表现。

在理财与投资的起点就要明白:成功与所谓的勇气无关,靠的是足够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能力 —— 这才是成功的智慧。智慧的特征是,可习得,可积累。

风险永远无所不在,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如何识别它们,如何衡量它们,当有收益可能的时候如何计算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承受。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进一步提高的思考能力。

万无一失且又有收益的事情,没理由不做 —— 其实,学习就是这种事情。可惜,绝大多数人并不如此觉得。迫不得已的事情哪怕有风险也得做 —— 对大多数人来说,结婚、生子都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有风险,同时也有可能的收益,且没有人拿枪逼着你,那么选择就是一种赌博。不要觉得“赌博”是贬义,事实上,与“美”一样,风险也是一个客观存在 —— 你爱与不爱,它就在那里,不卑不亢,不离不弃。

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必须花时间学习的,只因为它确实可以习得,但不容易习得。大多数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缺乏风险意识。比如,刚学会开车的人,上路之后就常常后怕 —— 看着不怕车辆的行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过去那么多年里,自己其实很多次都是在“九死一生”的状态下过马路的。再如,我个人也是在自己开车之后才明白晚上穿着深色的衣服沿着马路走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对没有开过车的人来说,有一些风险“不存在” —— 他们未曾意识到那些很大的风险竟然存在。同样的道理,未曾做过理财和投资的人,往往不知道很多风险的存在,原因仅仅是他们从来没见过、从来没想过。

仅仅能够感知风险的存在,清楚地知道风险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大量观察、大量思考才能真正习得的能力。我问过很多专家,他们其实都一样,除了反复说“注意风险”之外拿不出更好的建议。我的自我训练是这样完成的 —— 在一段时期里,只要有空就用搜索引擎搜索以下若干关键词的组合:

理财 纠纷 投资 失败 自杀 跳楼

像做剪报一样,把那些新闻、评论等搜集起来,反复读、反复看。前前后后攒了几个月,看了几个月,风险意识就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是我个人的经历,也许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实,不仅仅是理财,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其实都一样:

安全,要靠避险,而不是冒险;要靠小心,而不是勇气。

我的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下有个比较有趣的留言:“如果你不炒股,那么你就已经赢了 —— 因为炒股的都赔了……”虽然这不过是个抖机灵的留言,却值得拿来说道说道。

历史上,股市(即所谓的二级市场)上的分布大都是这样的:

  • ¹⁄₁₀₀₀₀总是赢,且赚大钱;
  • ¹⁄₁₀₀₀赢多输少,也赚了不少;
  • ¹⁄₁₀₀经常输,也赚一些,但没想象的那么多;
  • ¹⁄₁₀到目前为止还是赚的,多少不一;
  • 剩下的嘛……前仆后继地“被赚”。

从本质上来看,大多数人想着去赚钱,最终却“被赚”了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学习过、没研究过他们所参与的游戏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甚至连赌徒都算不上,因为赌徒起码知道应该怎样结合胜率计算收益、怎样决定下注的筹码数量、怎样计算多次下注后的概率变化……所以,实际观察一下就能知道,很多人进了股市,连赌都没有赌,钱就没了。他们只不过是人肉印钞机,为股市“定向增发”。钱没了,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没的,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怪谁、该怪什么,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有的其实不是勇气,也不是勇敢,只不过是天然的贪婪而已。

也许人们会奇怪,“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种建议天天在耳边飘荡,怎么那么多人就是听不进去呢?

第一个解释就是:无知无畏。就好像上面提到过的,没开过车的人,不知道夜里穿着深色的衣服沿着马路走多危险一样,他们不知道危险的存在,所以当然没什么可怕的。

第二个解释是:安全保护会使人放松警惕。在股市全面上扬的时候,专家们知道这可能已经开始意味着危险了 —— 所谓“卖茶叶蛋的都开始讨论股票了”。可对于不懂股票投资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眼见着别人都赚钱了”相当于一层意识上的“安全保护”,他们想着 —— 别人都可以,我不会那么倒霉吧!

正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下意识放心地提高车速一样,安全保护常常刺激人们放松安全意识。所以,对安全带的争议在于:安全带也许保护了驾车的司机,却可能给路上的其他人、其他车带来更大的危险。1

在中国,股市里总是“被赚”的那些人,多少也会因“安全保护”而放松警惕。在中国的股市里,是有“涨停”、“跌停”限制的,于是很多人下意识地觉得,“最多赔10%嘛,还受得了”,结果,很多时候,第二天开盘又“跌停” —— 根本跑不出去。

风险与收益一直共存,并且,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对它的了解和学习而被控制的 —— 这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显然,它不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配合人们的行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与它共舞。

1 TIME上有一篇文章值得去读,The Hidden Danger of Seet Belts


评论